[发明专利]一种主动悬架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9634.0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4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伟;赵晶;肖杨;刘泰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B60G17/0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悬架 控制器 设计 方法 | ||
1.一种主动悬架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析车辆动力学特点,建立基于半车的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
S2、分析主动悬架的性能要求,根据S1建立的主动悬架模型确定主要的控制目标;
S3、在S2的基础上,根据道路轮廓预览信息、执行器时滞和故障容错信息,建立含有轴距预瞄、时滞和容错的主动悬架系统闭环控制模型;
S4、对S3得出的闭环系统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在有限频域范围内,闭环系统渐进稳定、干扰抑制性能所需满足的条件;
S5、基于S4明确的条件,根据整车悬架控制系统闭环控制模型,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法建立系统稳定的矩阵不等式;
S6、根据S5所确定的条件和对矩阵不等式进行线性化所得式,求取状态输出反馈增益,从而得到车辆主动悬架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悬架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建立的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A、B1、B2、C分别是系统状态方程中的系数矩阵;
其中ms是车身质量;muf、mur表示前后悬挂的非簧载质量;l1、l2表示车身重心到前后悬架的距离;Iy是车身转动惯量;θ为车身俯仰角;zs为质心簧载质量位移;zuf、zur分别为前后非簧载质量位移;ksf、ksr表示前后悬架的刚性系数;ktf、ktr表示前后轮胎的刚性系数;csf、csr表示前后悬架的阻尼系数;ctf、ctr表示前后轮胎的阻尼系数;uf、ur表示前后执行机构产生的控制力;zsf、zsr分别为前后簧载质量位移;zrf、zrr分别为前后路面垂向位移;
选取状态向量x(t)=[x1 x2 x3 x4 x5 x6 x7 x8]T,干扰输入控制输入为u(t)=[uf(t) ur(t)]T;
其中x1=zsf(t)-zuf(t),x2=zsr(t)-zur(t),x3=zuf(t)-zrf(t),x4=zur(t)-zrr(t),zsf、zsr分别为前后簧载质量位移;zuf、zur分别为前后非簧载质量位移;zrf、zrr分别为前后路面垂向位移;因和悬架行程的值分别可由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位移传感器测量,故输出向量可表示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悬架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主动悬架的主要控制目标包括乘车品质、悬架行程约束、抓地能力和执行器饱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96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水自脉冲全域混合长寿命搅拌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驻车管全自动弯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