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充换电设备安全状态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9376.6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8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恽瑞金;贾俊国;于文斌;吴和平;朱卫东;宋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H04N5/225;H04N7/1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顾品荧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充换电 设备 安全 状态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充换电设备安全状态的系统,包括交换机、图像采集设备和集中控制器,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充电设备上,充电设备的充电枪线外壁沿其周向设置有不少于两种的不同颜色,图像采集设备用于实时采集充电设备的视频图像,视频图像中包括充电枪线的图像,图像采集设备通过交换机与集中控制器通信连接,并将采集的视频图像传输至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图像处理模块、存储模块和判断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定时处理视频图像,识别出充电设备的空间位置并记录具体数值,并将处理结果存储至存储模块,判断模块用于将相邻两次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还公开了基于此系统的方法,易于发现充电设备倾倒、枪线严重扭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充换电设备安全状态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大批量的充电站投入运营。充电设备由于被车辆撞击、或由于基础不牢导致倾斜或倾倒,可能造成电缆破损而发生人员触电及火灾事故。由于长期使用,充电枪枪线发生严重扭曲,造成绝缘材料老化容易发生短路。以上情况虽未生成事故,但是设备已处于不安全状态,存在安全隐患。充电设备由于各种原因处于不安全状态,但是由于充电站数量多,分布范围大,运维人力不足,不容易发现问题。
目前针对倾斜问题采用的方案是在充电设备内部安装撞击传感器。撞击传感器类似行程开关,正常状态下触头被顶回,撞击发生后发生位移触头弹出。内部触点由闭合变成断开,充电设备控制器通过检测触点变化,识别撞击。发生撞击时,可能由于内部电路被破坏,充电设备断电,无法发出告警信息,运维人员不能及时监控到。另外虽然识别到撞击,但是由于没有保存证据而无法索赔。且枪线扭曲目前无成熟解决方案。依靠人工目测识别,由于巡检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发现。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识别充换电设备安全状态的系统,能解决现在的充电设备倾倒、枪线严重扭曲等不安全状态不易发现的问题。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识别充换电设备安全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换机、图像采集设备和集中控制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充电设备上,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枪线外壁沿其周向设置有不少于两种的不同颜色,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用于实时采集充电设备的视频图像,所述视频图像中包括充电枪线的图像,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通过交换机与集中控制器通信连接,并将采集的视频图像传输至集中控制器,所述集中控制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图像处理模块、存储模块和判断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定时处理视频图像,识别出充电设备的空间位置并记录具体数值,并将处理结果存储至存储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将相邻两次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
进一步来说,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图像曝光单元、去噪单元和HSV模型颜色识别单元,所述图像曝光单元用于视频图像的曝光处理,所述去噪单元用于对曝光处理后的视频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所述HSV模型颜色识别单元用于对去噪后的视频图像进行充电枪线的颜色识别。
进一步来说,所述HSV模型颜色识别单元中的颜色参数为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进一步来说,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为固定在对应充电设备上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安装在充电设备侧后方,所述摄像头能监测到充电枪线。
进一步来说,所述充电枪线外壁设置颜色为三种,分别为黄色、绿色和红色,易于识别。
进一步来说,所述交换机与图像采集设备和集中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连接。
进一步来说,所述集中控制器还通过RS485总线连接有充电设备,所述判断模块检测到异常时,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告警信息。由充电设备上传到监控平台,提醒运维人员处理。
进一步来说,所述集中控制器还通过4G无线网络连接有监控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9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视频识别车型保证充电安全的方法
- 下一篇:液金散热屏蔽盖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