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线破损检测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8725.2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6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村;张晓琳;雍丽英;庞文燕;王子明;王雪;范宪东;杨钟琪;代冰;杨彦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C27/08;B64C27/52;B64D47/08;G06K9/00;H02G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倩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线 破损 检测 无人机 | ||
本发明的一种高压线破损检测无人机涉及高压线检测领域,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无人机采集高压线缆图像时,采集图像的清晰度无法保证,增加了后续处理的困难的问题,包括:第一旋翼固定臂和第二旋翼固定臂对称设于机体的两端;第一旋翼换向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机体的两侧侧壁且与机体的侧壁通过轴承转动配合,且两端对称固定有一对第一旋翼电机支架,且第一旋翼换向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同侧的第一旋翼电机支架与对应旋翼的电机固定;第一旋翼换向电机固定于机体内,该第一旋翼换向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与第一旋翼换向转轴传动配合;线缆表面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线缆表面的图像;辊轮支架与线缆表面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同侧;辊轮设于辊轮支架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线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对于高空高压线缆表面的检测也逐渐采用无人机进行摄像后通过图像分析的方式进行检测,但是由于高压线缆均处于高空,操作人员通过的遥控方式对无人机进行远程控制,可是会由于信号的干扰、以及高空处的气压、气流等限制,无人机在高空贴近高压线缆时会产生摆动等情况,从而导致所携带的摄像头在采集图像时需要不停地调节焦距进行清晰地图像采集,或直接采集图像后通过后续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清晰化,这种情况一下由于频繁的抖动,采集图像的清晰度无法保证,增加了后续处理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无人机采集高压线缆图像时,由于频繁的抖动,采集图像的清晰度无法保证,增加了后续处理的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压线破损检测无人机。
本发明的一种高压线破损检测无人机,包括机体、第一旋翼固定臂、第二旋翼固定臂、四个旋翼、第一旋翼换向电机、线缆表面图像采集装置和至少一个线缆辊架;
第一旋翼固定臂和第二旋翼固定臂对称设于机体的两端,第一旋翼固定臂和第二旋翼固定臂的两端各固定有两个旋翼;
第一旋翼固定臂包括第一旋翼换向转轴和一对第一旋翼电机支架;
第一旋翼换向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机体的两侧侧壁且与机体的侧壁通过轴承转动配合;第一旋翼换向转轴的两端对称固定有一对第一旋翼电机支架,且第一旋翼换向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同侧的第一旋翼电机支架与对应旋翼的电机固定;
第一旋翼换向电机固定于机体内,该第一旋翼换向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与第一旋翼换向转轴传动配合,使得当第一旋翼换向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转动时,带动第一旋翼换向转轴转动;
线缆表面图像采集装置固定于机体上表面或下表面,用于采集线缆表面的图像;
线缆辊架包括辊轮支架和辊轮;
辊轮支架固定于机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且与线缆表面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同侧;
辊轮设于辊轮支架上,且能够相对于辊轮支架沿线缆的长度方向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增设了线缆辊架,线缆辊架能够令本装置保持相对稳定且与高压线缆始终保持一定距离的装置,进而使得线缆表面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始终采取同一焦距,不需要频繁变焦采集图像。高压线缆起导向和相对固定的作用,减少了无人机频繁的抖动,提高了采集高清晰度图像的概率,方便了后续的图像处理和识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带有一个线缆辊架的高压线破损检测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带有两个线缆辊架和线缆表面图像采集装置的高压线破损检测无人机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带有两个线缆辊架和线缆表面图像采集装置的高压线破损检测无人机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高压线破损检测无人机中第一旋翼固定臂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87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