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簧片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18590.X | 申请日: | 2021-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8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铁伟;易伟伟;王坚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天波港联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06 | 分类号: | H01H1/06;H01H45/14;H01H49/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协众智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25 | 代理人: | 李素红 |
| 地址: | 31513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簧片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动簧片的加工方法,包括一动簧片,所述动簧片通过冲压装置冲压成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簧片具有第一延伸部、一折弯部、一第二延伸部以及一动触点,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从所述折弯部的两侧延伸,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插入孔,两所述插入孔靠近所述第二延伸部背离所述折弯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延伸部还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两所述第一凸起分别对应两所述插入孔,且两所述第一凸起均位于所述插入孔靠近所述折弯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延伸部还具有一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位于两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动触点被铆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延伸部还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凹槽,其中两所述凹槽均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且两所述凹槽与两所述第一凸起一一对应;所述动簧片的加工方法包括:
第一冲孔定位工序,将所述动簧片放置于冲压装置上,通过冲压成型两相对设置的盲孔,且所述盲孔的孔径为1.6mm,深度为0.24mm;
第一冲孔工序,通过冲压装置贯穿两所述盲孔,进而形成两相对设置的所述插入孔,且所述插入孔的孔径为1mm;
凸包工序,通过冲压装置成型两所述第一凸起和分别对应两所述第一凸起的两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尺寸深度为0.26mm,宽度为3.9mm;
外型下料工序,通过冲压装置形成所述动簧片的外型轮廓,以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部、折弯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长度为10mm,且所述插入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凹槽均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
第二冲孔工序,通过冲压装置形成孔径为2mm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两所述第一凸起之间;以及
铆接工序,通过冲压装置铆接所述动触点,所述动触点靠近形成所述安装孔的壁面的一端的截面直径为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簧片,其中所述动簧片还具有一第一通槽,其中所述第一通槽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一通槽经过所述折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簧片,其中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的角度与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角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簧片,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还具有一第二凸起和引脚,且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背离所述折弯部的一端,且所述引脚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动簧片的加工方法,其中所述外型下料包括第一外型下料和第二外型下料,所述第一外型下料在所述第一冲孔工序和所述凸包工序之间,且所述第一外型下料工序形成所述第一通槽、所述折弯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轮廓,其中所述第二外型下料在所述铆接工序之后,所述第二外型下料工序形成所述引脚的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动簧片的加工方法,其中所述动簧片的加工方法还包括第一打叠工序,所述第一打叠工序在所述凸包工序和所述第二冲孔工序之间,且所述第一打叠工序对所述第一延伸部背离所述折弯部的一端进行折叠加工,以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第二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动簧片的加工方法,其中所述动簧片的加工方法还包括折弯处理,所述折弯处理在所述第一打叠处理和所述第二冲孔工序之间,所述折弯处理为对所述折弯部的两端进行折弯处理,以使所述折弯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成呈35-55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动簧片的加工方法,其中所述动簧片的加工方法还包括第二打叠工序,所述第二打叠处理在所述折弯处理和所述第二冲孔工序之间,所述第二打叠工序通过冲压装置对所述引脚进行叠压处理,以加厚所述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天波港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天波港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859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