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极片、电芯及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17249.2 | 申请日: | 2021-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0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荣;范红;金璐杰;柳亚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139;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电池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负极片、电芯及电池,其中,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涂层,第一涂层上设置有第二涂层。第二涂层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目标涂层,目标涂层的中值粒径小于第二涂层的中值粒径。通过在第二涂层两侧即负极片的两边缘区域中的至少一侧设置中值粒径小于第二涂层的目标涂层,可以使负极片的边缘区域的动力学性能优于负极片的中间区域即第二涂层所在区域,降低了负极片边缘区域析锂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极片、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拆解电芯发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两侧边缘区域析锂情况严重,负极片在长期循环过程中边缘区域析锂,导致电芯出现底部和顶部鼓包,发生安全隐患的可能性较高。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片、电芯及电池,解决了发生安全隐患的可能性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上设置有第二涂层;
所述第二涂层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目标涂层;
所述目标涂层的中值粒径小于所述第二涂层的中值粒径,所述中值粒径为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直径的粒子占粒子的总颗粒数的50%对应的粒径。
可选的,所述第二涂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目标涂层,所述目标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涂层上面,且所述第二涂层的长度加上所述第二涂层的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目标涂层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涂层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涂层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涂层的长度,且所述第二涂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目标涂层,所述目标涂层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且所述第二涂层的两侧分别设置的所述目标涂层与所述第一涂层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涂层的中值粒径小于所述第一涂层的中值粒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涂层与所述第二涂层的中值粒径差大于1μm且小于7μm;
所述第一涂层与所述目标涂层的中值粒径差大于6μm且小于12μm;
所述第二涂层与所述目标涂层的中值粒径差大于3μm且小于12μm。
可选的,所述目标涂层中导电剂的含量为4~7%,所述第二涂层中导电剂的含量为2~4%,所述第一涂层中导电剂的含量为0.5~2%。
可选的,所述目标涂层中包覆物质的含量为3~6%;所述第二涂层中包覆物质的含量为1.5~3%;所述第一涂层中包覆物质的含量为0~1.5%。
可选的,所述第一涂层的粒径分布满足:6μmD1010μm;14μmD5018μm;26μmD9032μm;
所述第二涂层的粒径分布满足:4μmD108μm;11μmD5015μm;21μmD9026μm;
所述目标涂层的粒径分布满足:2μmD105μm;6μmD508μm;10μmD9014μm。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负极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负极片,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72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索结果提供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双级整体式涡流器及火焰筒头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