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韧性准亚温淬火09MnNiDR容器钢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6155.3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5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丙军;方磊;谢章龙;席连云;吴俊平;武会宾;李志超;宁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08;C22C38/12;C22C38/14;C21D8/02;C21D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韧性 准亚温 淬火 09 mnnidr 容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韧性准亚温淬火09MnNiDR容器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10%,Si:0.15%~0.50%,Mn:1.20%~1.60%,P≤0.015%,S≤0.010%,Ni:0.30%~0.80%,Alt≥0.02%,Nb :≤0.040%,V:≤0.040%,Ti:≤0.020%,Ca:0.0010%~0.0040%,其余为Fe和残留元素;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炼钢工序:铁水预处理脱硫、转炉深脱磷、LF深脱硫,超低As、Sb、Sn、Pb、Bi、B残余元素控制;采用动态轻压下、电磁搅拌技术,获得中心偏析C0.5、C1.0级的09MnNiDR钢铸坯;
加热工序:铸坯入加热炉加热,加热系数≥10.0min/cm,加热温度1180~1220℃,保证铸坯加热均匀性;
轧制工序:采用320mm大断面连铸坯,采用2阶段控轧工艺,第一阶段轧制温度在980~1150℃之间,第二阶段的开轧温度≤840℃;
冷却工序:轧制后的钢板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然后进行堆垛缓冷,堆垛时间72小时以上;
热处理工序:堆冷后的钢板进行准亚温淬火和回火处理,淬火加热温度Ac3以下5~10℃,淬火加热和保温时间以1.8~2.5min/mm计算;回火加热温度550~650℃,回火加热和保温时间以2.5~3.5min/mm计算;
钢板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块状铁素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准亚温淬火09MnNiDR容器钢,其特征在于:钢板厚度为40~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准亚温淬火09MnNiDR容器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 0.075~0.095%,Si:0.15%~0.30%,Mn:1.25%~1.40%,P≤0.013%,S≤0.008%,Ni:0.49%~0.79%,Alt:0.025~0.040%,Nb :0.015~0.035%,V:0.015~0.035%,Ti:0.008~0.018%,Ca:0.0020%~0.0035%,其余为Fe和残留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准亚温淬火09MnNiDR容器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 0.065~0.085%,Si:0.20%~0.35%,Mn:1.30%~1.45%,P≤0.012%,S≤0.005%,Ni:0.35%~0.65%,Alt:0.030~0.045%,Nb :0.005~0.020%,V:0.010~0.030%,Ti:0.005~0.015%,Ca:0.0018%~0.0033%,其余为Fe和残留元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准亚温淬火09MnNiDR容器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 0.050~0.080%,Si:0.28%~0.45%,Mn:1.28%~1.48%,P≤0.011%,S≤0.003%,Ni:0.40%~0.70%,Alt:0.028~0.048%,Nb :0.020~0.040%,V:0.002~0.020%,Ti:0.002~0.012%,Ca:0.0012%~0.0025%,其余为Fe和残留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准亚温淬火09MnNiDR容器钢,其特征在于:钢板断后伸长≥30%,1/4厚处-70℃冲击吸收能量≥310 J/cm2,1/2厚处-70℃冲击吸收能量≥290J/cm2,冲击断口表现为韧窝和准解理断裂的复合形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61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