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经济型鲍鱼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5887.0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1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梁爽;李飞;李方洲;郭永军;李永祥;梁健;张中华;李永仁;黄亚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C02F9/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经济型 鲍鱼 养殖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经济型鲍鱼养殖系统,其包括蓄水池、生化处理池、藻类净化池、海水循环净化系统及多个鲍鱼养殖池;蓄水池、生化处理池及藻类净化池依次连通,其中藻类净化池还分别并联连通多个鲍鱼养殖池;海水循环净化系统的进水端分别与多个鲍鱼养殖池连通,海水循环净化系统的排水端连通生化处理池。本发明的养殖系统适于在传统养殖池上进行改造,并充分利用了重力势能推动海水在系统中的流动,显著地降低了系统的建造和运行成本,同时也具备传统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稳定、可控、环境友好的特点;同时,充分利用生态食物链原理,优化了系统内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经济型鲍鱼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鲍为四大海味之冠,其肉质滑嫩,滋味鲜美,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品,素有“一口鲍鱼一口金”之说,是一类符合现代人追求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海鲜。我国鲍鱼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早在2013年便突破十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93%,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使鲍鱼养殖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区吊笼养殖是目前我国鲍鱼的主要养殖方式,因其成本低、操作简便而受到养殖户的亲睐。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污染、海水升温、赤潮等现象频发,如2011年的山东台风,2012、2018年的福建赤潮,2014年的罗源湾污染等,给鲍鱼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此外,随着国家环保标准对养殖尾水排放的要求愈发严格,过去的大排大放、网箱养殖等模式也将逐渐淘汰。因此,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和养殖户开始着眼开发适宜鲍鱼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国专利文献CN104855330A开发了《一种适于鲍多层立体培育的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包括养殖槽、过滤箱、集污槽、调温箱、泡沫分离器、生物罐、氧气罐、曝气盘、水泵等模块化组件,鲍鱼位于配备了曝气盘的养殖槽内,养殖用水由养殖槽进入过滤箱,经调温箱、泡沫分离器、生物罐、氧气罐后,重新回到养殖槽。实现了养殖水体连续循环使用,具有温度可控,人工造浪,水体净化处理迅速彻底,操作方便和节能环保等优点。
然而,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该系统因涉及到的模块化组件较多,且不能够在原有的常规养殖池基础上进行改造,建造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各个组件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也较高,运行成本较高。近些年来,受消费市场的影响,鲍鱼销量严重萎缩,加之往年鲍养殖产业的盲目扩张造成产能过剩,2013年以来鲍鱼价格持续低迷。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鲍鱼的价格进一步下探。因此,鲍鱼养殖产业急需一种经济、生态、可控的工厂化养殖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生态经济型鲍鱼养殖系统,该系统针对目前国内鲍鱼产业需求的经济、生态、可控型的养殖模式,适于在传统养殖池上进行改造,并充分利用了重力势能推动海水在系统中的流动,显著地降低了系统的建造和运行成本,同时也具备传统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稳定、可控、环境友好的特点;同时,充分利用生态食物链原理,优化了系统内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态经济型鲍鱼养殖系统,包括蓄水池、生化处理池、藻类净化池、海水循环净化系统及多个鲍鱼养殖池;蓄水池、生化处理池及藻类净化池依次连通,其中藻类净化池还分别并联连通多个鲍鱼养殖池;海水循环净化系统的进水端分别与多个鲍鱼养殖池连通,海水循环净化系统的排水端连通生化处理池。
而且,海水循环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冷水机、蛋白分离器、第一水泵、紫外线杀菌箱、过滤箱及总下水管,其中冷水机的排水端连通生化处理池,总下水管的进水端并联连通多个鲍鱼养殖池;紫外线杀菌箱的底部沿水流方向布设有多根紫外线灯;过滤箱内平行插接有多块生化滤棉,该生化滤棉的进水面及出水面上均夹装固定有带孔隔板,该带孔隔板与过滤箱的箱体内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58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苏氨酸提取结晶的工艺
- 下一篇:自动化循环输送式CT检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