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波信号产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15669.7 | 申请日: | 2021-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2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毅;石迪飞;王璐;袁海庆;李明;祝宁华;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4B10/516;G01S7/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信号 产生 装置 | ||
1.一种微波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器(1),用于产生线性偏振光信号;
偏振复用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用于将所述线性偏振光信号分束为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及第二线性偏振光信号,将基带信号及射频信号调制到所述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上,并分别在所述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与所述第二线性偏振光信号上引入相位差,其中,所述基带信号包括三电平信号、两电平信号或单啁啾信号;将所述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与所述第二线性偏振光信号的其中之一的偏振态旋转;以及将处理后的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及第二线性偏振光信号合束为一束正交偏振光信号;
偏振控制器(3),用于将所述正交偏振光信号中的两个正交的偏振态之间引入预设相位差;
起偏器(4),用于将处理后的所述正交偏振光信号转换为单一偏振态的偏振光信号;
光电探测器(5),将所述单一偏振态的偏振光信号转换为对应的微波信号;
其中,所述偏振控制器(3)相对于所述起偏器(4)的主轴旋转预设角度,以在所述正交偏振光信号中的两个正交的偏振态之间引入预设相位差,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π/2,所述预设相位差为π/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复用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包括:
耦合器(21),用于将所述线性偏振光信号分束为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及第二线性偏振光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与第二线性偏振光信号的功率相等;
第一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2),用于分束所述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为偏振态一致的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将基带信号及射频信号分别调制到所述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上,在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之间引入相位差,合束所述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为处理后的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
第二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3),用于分束所述第二线性偏振光信号为偏振态一致的第三光信号和第四光信号,在第三光信号和第四光信号之间引入相位差,合束所述第三光信号和第四光信号为处理后的第二线性偏振光信号;
偏振旋转器(24),用于将所述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与所述第二线性偏振光信号的其中之一的偏振态旋转π/2;
偏振合束器(25),用于将处理后的第一线性偏振光信号及第二线性偏振光信号合束为一束正交偏振光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2)包括:
第一支路臂,用于将基带信号调制到所述第一光信号上;
第二支路臂,用于将射频信号调制到所述第二光信号上;
所述第一支路臂与所述第二支路臂还用于输入第一双驱电压,以在所述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之间引入第一相位差;
所述第二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3)包括:
第三支路臂及第四支路臂,用于输入第二双驱电压,以在所述第三光信号和第四光信号之间引入第二相位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信号产生装置还包括:
任意波形发生器(6),接入所述第一支路臂的射频输入端口,用于产生包括所述三电平信号、两电平信号或单啁啾的所述基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信号产生装置还包括:
微波源(7),接入所述第二支路臂的射频输入端口,用于产生所述射频信号。
6.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信号产生装置还包括:
电压源(8),分别接入所述第一支路臂、第二支路臂、第三支路臂及第四支路臂上的偏置电压输入端口,用于提供直流偏置电压,以作为所述第一双驱电压或所述第二双驱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位差为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位差为2π/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56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