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高吸液倍率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4960.2 | 申请日: | 2021-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徐福建;胡杨;缪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40 | 分类号: | C08J9/40;C08J9/28;C08J3/24;C08L5/08;C08L89/00;A61L24/00;A61L24/08;A61L24/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孙章虎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高吸液 倍率 止血 海绵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氧化高吸液倍率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配置壳聚糖的醋酸溶液,将明胶溶于热水中,低速搅拌进行混合交联,提升转速进行高速发泡,直到获得均匀稳定的泡时停止发泡;将发泡液倒入模具中,经过低温冷冻干燥后,获得发泡海绵,将发泡海绵浸泡在无水乙醇溶液中洗涤醋酸,进行真空干燥;所述的明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5~10);配置天然多酚的碱性溶液,浓度为1~10mg/mL,pH调节至8~10,将真空干燥后的发泡海绵浸泡在天然多酚的碱性溶液中进行交联,取出发泡海绵,用去离子水洗涤,洗涤后将发泡海绵低温冷冻,进行二次冷冻干燥。得到具有优异的止血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抗氧化性能的高效止血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止血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抗氧化高吸液倍率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可控性出血是目前人们生活中面临的一种生命威胁,也是医院急救人员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因而制备具有安全高效止血性能的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明胶具有抗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生物降解性好、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作为止血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明胶类制品的机械强度差,需要与其它机械强度高的材料进行复合或是通过交联来增加它的强度。以金陵海绵为代表的一类市面上常见的明胶海绵通常是通过甲醛、戊二醛等小分子醛类进行交联的,吸液很慢,止血性能一般,而且醛类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因而开发高效吸液、快速止血、生物安全性更高的明胶基止血材料迫在眉睫。
天然多酚是一类以苯酚作为基本骨架,苯环上的多羟基取代为特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它们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功能,而伤口在愈合阶段常会面临感染、发炎等风险,因而多酚的抗氧化特性使得它在减弱机体的炎症反应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Lan等通过在壳聚糖、明胶的混合搅拌过程中加入单宁酸进行交联,提高了海绵的强度,且海绵的止血性能进一步提高[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136(2015)1026–1034],其方法缺陷在于单宁酸在酸性条件下加入,只能发生单宁酸与壳聚糖/明胶的氢键交联作用,不能发生化学交联-席夫碱反应,使得海绵的机械强度一般,吸液倍率不高(25倍),不利于止血;此外,搅拌过程转速对明胶基海绵性能的影响也没有关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氧化高吸液倍率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具体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氧化高吸液倍率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置壳聚糖的醋酸溶液,将明胶溶于热水中,然后加入到上述溶液中,经过低速搅拌进行混合交联,一段时间后,提升转速,进行高速发泡,直到获得均匀稳定的泡时,停止发泡;将发泡液倒入模具中,经过低温冷冻干燥后,获得发泡海绵,将发泡海绵浸泡在无水乙醇溶液中洗涤醋酸,然后进行真空干燥;所述的明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5~10);
2)配置天然多酚的碱性溶液,浓度为1~10mg/mL,pH调节至8~10,将步骤1)真空干燥后的发泡海绵浸泡在天然多酚的碱性溶液中进行交联,然后取出发泡海绵,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洗涤后将发泡海绵低温冷冻,进行二次冷冻干燥。
进一步,步骤1)所的低速搅拌的温度为30-55℃。
进一步,步骤1)所述的壳聚糖和明胶混合后溶液浓度为10~100mg/mL,低速搅拌的转速为100-600rpm,所述的交联的时间为5-120min。
进一步,步骤1)所述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75%-95%,数均分子量为2-100万。
进一步,步骤1)所述的明胶的动力100-300ps,数均分子量5万-100万。
进一步,步骤1)所述的高速发泡时间为10min-120min,高速发泡的转速为700-1800rpm。
进一步,步骤1)所述的明胶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49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