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3828.X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彦;万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莫臻 |
地址: | 570000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香蕉 枯萎病 贝莱斯 芽孢 杆菌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应用,该菌株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18(Bacillus Velezensis B18),已于2021年3月3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GDMCC 61590。本发明所提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18(Bacillus Velezensis B18)的用途是其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经过平板对峙实验表明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香蕉枯萎病,减少损失,是一株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上具有潜在意义的生防菌株,具有抑菌效果好的特点,为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领域,涉及一种芽孢杆菌及应用,具体的说,涉及一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应用。
背景技术
香蕉(Musa nana Lour.)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香蕉产业面临着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又称为巴拿马病、叶黄病)是主要的病虫害之一。该病的病原菌活性极强,不仅会随着土壤、水以及农具进行传播,在没有香蕉生长的土壤里也能存活长达30年(Ploetz,2006),因此香蕉枯萎病是世界香蕉生产中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也严重制约着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
目前,香蕉枯萎病主要通过化学防治、抗性品种选育、轮作种植、生物防治等方式控制。但化学农药很难在土壤中起到持续控病的作用,而且长期使用会使得土壤结块,影响生态环境。理论上,选育抗性品种是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根本途径,但香蕉为无性繁殖作物,抗病品种选育进程较慢,而且现已有的抗病品种产量低、植株高,品质较差。轮作种植可以减轻枯萎病的发生,但需要的周期较长,而生物防治虽起步较晚,但因其具有高效、省工、对土壤无副作用等特点,逐渐成为预防香蕉枯萎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目前已经发现了香蕉枯萎病菌的四个生理小种。其中,香蕉枯萎病四号小种(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TR4)不仅能够侵染1号和2号生理小种所能侵染的所有香蕉品种,也能够侵染对其他小种具有抗性的香蕉品种,是目前发现的四个生理小种中致病力最强的病菌。研究人员在对于抗Foc TR4的拮抗菌筛选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Yang等发现木霉菌菌株有消除Foc TR4传播的潜力,勇智发现放线菌对Foc TR4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孙杰等发现由绿色木霉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制成复合生防菌剂能有效抑制Foc TR4的增殖。经检索,目前还没有关于贝莱斯芽孢杆菌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四号小种(Foc TR4)的具有抑制作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应用。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18(Bacillus VelezensisB18),已于2021年3月3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GDMCC 61590。
本发明所提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18(Bacillus Velezensis B18)菌株,筛选分离于木薯根部土壤中,经形态学、培养性状、常规生理生化和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小孢变种,是贝莱斯芽孢杆菌的一个新菌株,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18(Bacillus Velezensis B18)。
本发明所提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18(Bacillus Velezensis B18)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38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