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对胀芯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3664.0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0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辉;董文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信泰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工装 | ||
1.一种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驱动杆件和第一气动分配头,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二驱动杆件和第二气动分配头,所述第二驱动杆件围设于第一驱动杆件的外围;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盘体和导向轴,所述导向机构具有沿轴向方向贯穿盘体和导向轴的轴孔,所述第一气缸直接或者间接固定于盘体,所述第二气缸直接或者间接固定于盘体,所述第一驱动杆件具有部分位于轴孔内,所述第一气动分配头与第一驱动杆件相连,且所述第一气动分配头位于轴孔外;以及
胀紧机构,所述胀紧机构套设于导向轴,所述胀紧机构包括第一胀紧机构、第二胀紧机构及支撑块,所述第一胀紧机构和第二胀紧机构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支撑块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一胀紧机构与第一气动分配头接触,所述第二胀紧机构与第二气动分配头接触,第二胀紧机构位于第二气动分配头和支撑块之间;
所述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工作时,所述胀紧机构伸入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内部,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驱动杆件沿轴向运动,带动第一气动分配头向靠近盘体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胀紧机构相对支撑块径向向外运动并胀紧第一管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第二驱动杆件沿轴向运动,带动第二气动分配头向远离盘体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胀紧机构相对支撑块径向向外运动并胀紧第二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胀紧机构和第二胀紧机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胀紧芯轴、多个胀紧块及线圈弹簧,所述胀紧芯轴包括圆环部和沿圆环部周向分布的多个瓣部,相邻的两个瓣部之间具有第一凹槽部,所述多个胀紧块分别位于相应第一凹槽部内,所述瓣部具有围绕瓣部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部,所述胀紧块具有围绕胀紧块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三凹槽部,所述第三凹槽部与第二凹槽部周向对齐设置,所述线圈弹簧收容于第三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动分配头包括筒体和连接于筒体内的连接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件具有部分位于筒体的筒腔内且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筒体包括圆筒部和自圆筒部延伸的尖端部,所述尖端部包括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胀紧机构包括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配合,以导向轴为基准,所述第二倾斜面位于第一倾斜面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胀紧机构包括第三倾斜面,所述支撑块包括第四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和第四倾斜面配合,以导向轴为基准,所述第三倾斜面位于第四倾斜面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包括第五倾斜面,所述第一胀紧机构包括第六倾斜面,所述第五倾斜面和第六倾斜面配合,以导向轴为基准,所述第六倾斜面位于第五倾斜面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胀紧机构包括第七倾斜面,所述第二气动分配头包括第八倾斜面,所述第七倾斜面和第八倾斜面配合,以导向轴为基准,所述第七倾斜面位于第八倾斜面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的截面呈V字形状,所述第一胀紧机构和第二胀紧机构的截面均呈倒V字形状,所述第一胀紧机构和第二胀紧机构的长度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包括框架,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框架内,所述框架通过螺栓固定于盘体,所述第一气缸通过螺栓固定于盘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位于第一架体内,所述第二气缸位于第二架体内,所述第一架体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盘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对胀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件包括第一接盘、第一接杆、第二接盘、第二接杆,所述第一接杆连接于第一接盘和第二接盘之间,所述第二接杆连接于第二接盘和第二气动分配头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信泰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睿信泰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36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组对胀芯工装
- 下一篇:半导体工艺设备及薄膜沉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