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木识别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3206.7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1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肖长林;洪竞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T7/11;G06T17/00;G06T17/05 |
代理公司: | 无锡承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3 | 代理人: | 肖昂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木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关于一种树木识别方法与装置,涉及林业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正射卫星影像中的至少一个植被区域;从多视角卫星影像中获取与植被区域对应的地形信息;基于正射卫星影像与地形信息在植被区域内确定与至少一株树木对应的树顶,以及与树顶对应的枝叶覆盖范围;根据树顶与枝叶覆盖范围生成与至少一株树木对应的树木识别数据,树木识别数据表征至少一株树木的树木信息。在从卫星影像集合中获取多视角卫星影像以及正射卫星影像之后,基于地形信息在植被区域内进行树顶以及枝叶覆盖范围的确定,进而得到在植被区域内的树木信息。通过地形数据与卫星影像的结合进行树木位置的确定并进行对应的树木信息的生成,提高了对于树木进行识别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林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树木识别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森林由树木组成,是陆地表面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及时、准确地在单株树木的级别上测量森林的参数,如树数、树高和枝叶覆盖范围大小,对于森林结构的定量分析、生态建模、生物量估算和森林砍伐评估至关重要。
相关技术当中,通常基于激光雷达或摄影测量三维特征点的方法使用标准化数字表面模型(normalize Digital Surface Model,nDSM)或林冠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Model),在精度较高的情况下直接确定树木位置,突出树顶,并提供与树木相关的参数。
然而,相关技术在对于树木进行识别时,必须在高精度的前提下进行树木识别,且测量范围不大,价格昂贵。卫星遥感影像具有覆盖度广,价格便宜的特点,但当仅利用二维卫星影像时,因影像分辨率低及树木高度特征不明显,对于单棵树木的识别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关于一种树木识别方法与装置,能够利用大尺度多视角卫星影像,提高对单棵树木进行识别的效率。该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树木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正射卫星影像中的至少一个植被区域,植被区域中包括至少一株树木,正射卫星影像为利用多视角卫星影像进行对于地表的三维重建中对待测区域正射拍摄模拟得到的影像,多视角卫星影像为基于至少两个角度对待测区域拍摄而得到的多个影像的集合;
从多视角卫星影像获取与植被区域对应的地形信息包括数字地表模型与数字地形模型;
基于正射卫星影像与地形信息在植被区域内确定与至少一株树木对应的树顶,以及与树顶对应的枝叶覆盖范围;
根据树顶与枝叶覆盖范围生成与至少一株树木对应的树木识别数据,树木识别数据用于表征至少一株树木的树木信息,树木信息用于指示树木的属性。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树木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正射卫星影像中的至少一个植被区域,植被区域中包括至少一株树木,正射卫星影像为利用多视角卫星影像进行对于地表的三维重建中对待测区域正射拍摄模拟得到的影像,多视角卫星影像为基于至少两个角度对待测区域拍摄而得到的多个影像的集合;
获取模块,用于从多视角卫星影像获取与植被区域对应的地形信息,地形信息包括数字地表模型与数字地形模型;
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正射卫星影像与地形信息在植被区域内确定与至少一株树木对应的树顶,以及与树顶对应的枝叶覆盖范围;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树顶与枝叶覆盖范围生成与至少一株树木对应的树木识别数据,树木识别数据用于表征至少一株树木的树木信息,树木信息用于指示树木的属性。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处理器可加载并执行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树木识别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32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