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鱼肉粉中隐性孔雀石绿标准样品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3147.3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4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成长玉;李澍才;李道霞;余晓琴;魏丹丹;龚利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北京美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42;G01N1/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尹红红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肉 隐性 孔雀石 标准 样品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鱼肉粉中隐性孔雀石绿标准样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验动物选择,对鲜活黑鱼进行药物饲养,药物饲养方式为孔雀石绿药浴,控制药浴时间,经动物体代谢,获得含有隐性孔雀石绿的样品材料,在鲜肉中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搅拌均匀后冷冻干燥、粉碎、过筛、调整浓度混匀后分装、辐照,制备得到黑鱼肉粉中隐性孔雀石绿标准样品。本发明得到的标准样品可以在常温下运输,保质期长,目标物和基体结合情形与真实检测样品一致,可用于相关检测分析的质量控制,样品均匀稳定,运输方便,使用可靠,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黑鱼肉粉中隐性孔雀石绿标准样品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又名碱性绿、盐基块绿、孔雀绿,为暗绿色结晶固体,极易溶于水,属三苯甲烷类化学物质。其针对鱼体水霉病和鱼卵的水霉病有特效,现市面上还暂无针对水霉病能够短时间解决水霉病的特效药物,孔雀石绿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屡禁不止。孔雀石绿在水生动物体内代谢成无色隐性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孔雀石绿和无色隐性孔雀石绿易在水生动物体内长时间残留,产生高度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隐性孔雀石绿具有很强的脂溶性,能与脂肪牢固结合,残留毒性比孔雀石绿更强。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隐性孔雀石绿成为必检并限制极严的一项指标,中国、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等国家已禁止孔雀石绿用于水产养殖业。
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中,标准物质对整个检测质量控制体系起到核心作用。欧盟对兽药残留分析方法与结果表达的法规(2002/657/EC)中明确指出了需要采用实物标准样品进行检测过程控制,可见实物标准样品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用于隐性孔雀石绿残留检测的标准物质主要是纯品隐性孔雀石绿标准样品,检测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向阴性样品中添加纯的隐性孔雀石绿标准品后进行检测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无法代表目标分析物在活体内真正存在的状态,即无法代表目标分析物的“内化”状态。这种方式得到的标准样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实物标准样品,由于目标物和基体结合情形与真实检测样品不完全一致而导致提取、净化等处理结果与日常分析样本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鱼肉粉中隐性孔雀石绿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通过添加孔雀石绿养殖黑鱼,获得样品材料,并制备成一种均匀性好、稳定性好、易保存且目标物和基体结合情形与真实检测样品一致的标准样品,该标准样品可用于隐性孔雀石绿残留检测质量控制、检测方法评价、检测能力评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黑鱼肉粉中隐性孔雀石绿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实验动物选择:选择市售阴性黑鱼,在不添加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水中饲喂至稳定状态;
(2)药浴喂养:使用隐性孔雀石绿标准品溶液对饲养的黑鱼进行药浴,药浴后换为清水代谢,使黑鱼肌肉内药物浓度达到稳定代谢状态;
(3)宰杀:黑鱼去皮去骨,取肌肉,注意处理阴性黑鱼时避免污染;
(4)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在鱼肉中加入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和防腐剂,用斩拌机搅拌均匀;
(5)冻干:将步骤(4)处理后的鱼肉进行冷冻干燥;
(6)粉碎、过筛:冻干粉样品经粉碎,过筛混匀;
(7)调整浓度:用阳性样品与阴性黑鱼肉粉按照比例混匀到指定浓度,其中阴性黑鱼肉粉样品购买市售黑鱼宰杀后取鱼肉冻干;
(8)分装、辐照:将混匀后的样品用透明内袋抽真空热封包装,外加铝箔袋热封,将真空包装好的样品以60Co-γ辐照,辐照后将标准品-20℃冷冻保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阴性黑鱼在水中的饲养温度为20℃ -25℃,饲养时间为2天,最后剔除受伤不健康的黑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北京美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北京美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3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