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醛脱氢酶基因DkALDH10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12610.2 申请日: 2021-04-16
公开(公告)号: CN112899245A 公开(公告)日: 2021-06-04
发明(设计)人: 张青林;张萌;徐莉清;郭大勇;罗正荣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9/02 分类号: C12N9/02;C12N15/53;C12N15/11;C12N15/82;C12N1/21;A01H5/08;A01H6/00
代理公司: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代理人: 黄君军
地址: 43007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乙醛 脱氢酶 基因 dkaldh10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乙醛脱氢酶基因DkALDH10及其应用,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对中国甜柿‘鄂柿1号’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的果肉转录组数据进行表达差异筛选,首次克隆并鉴定到了一个中国甜柿乙醛脱氢酶基因家族重要成员DkALDH10基因。进一步,通过构建DkALDH10基因干涉载体和超表达载体,以及遗传转化验证DkALDH10基因通过调控乙醛代谢而调节果实可溶性单宁和不溶性单宁的相对含量,进而调节柿脱涩过程。本发明首次阐明了DkALDH10基因与中国甜柿自然脱涩间的关系,完善了中国甜柿自然脱涩分子调控网络,为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基因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乙醛脱氢酶基因DkALDH10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柿(Diospyros kaki Thunb.)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柿树栽培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和产量最多的国家,但传统产区以涩柿为主。柿果中存在特化的单宁细胞,其液胞中积累的原花青素(又称“单宁”,proanthocyanidin,PA)是食用后产生涩感的主要原因。根据果实成熟时能否在树上自然脱涩及其性状遗传特点,现有柿品种分为完全甜柿(Pollination-constantnon-astringent,PCNA;简称“甜柿”)和非完全甜柿(non-PCNA;简称“涩柿”)。涩柿果实成熟后需经脱涩处理才能食用,不仅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且脱涩后的果实货架期短;而脱涩不完全的柿果不仅商品性降低,还引起消费者对其诱发胃柿石(gastric phytobezoar)的恐惧。因此,成熟果实可在树上自然脱涩的完全甜柿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和遗传改良的重点目标。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甜柿自然脱涩是乙醛介导的可溶性单宁的不溶化过程,亦即果实中的挥发性产物乙醛与可溶性单宁结合转变生成不导致涩感的不溶性凝胶类物质(通称“凝固效应”),该过程主要受乙醛代谢途径中的三个酶基因家族控制: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s,ALDH)。其中,乙醛脱氢酶(ALDH)催化乙醛氧化形成乙酸、CO2和H2O。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和CO2等处理均显著增强ADH和PDC的活性,诱导果实乙醛含量升高,促进可溶性单宁向不溶性单宁的转化,最终导致果实脱涩。

柿遗传背景复杂,染色体倍性高,尤其是基因组信息和甜涩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相对滞后。乙醛脱氢酶及其相关基因在木本植物中研究较少。此外,柿单宁单体的种类、胞质运输与跨膜转运的选择性,以及在液泡中的聚合方式等导致中国甜柿和日本甜柿具有不同的自然脱涩机理。其中,乙醛代谢的下游关键基因DkALDH在中国甜柿自然脱涩中的效应尚无直接相关证据,还鲜有DkALDH的基因功能被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空白点,根据中国甜柿‘鄂柿1号’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的果肉转录组数据进行表达差异筛选,克隆鉴定到了一个差异表达基因即乙醛脱氢酶基因DkALDH10,并首次验证其与中国甜柿自然脱涩之间的关系,完善了中国甜柿自然脱涩分子调控网络,为进一步的遗传改良调节柿脱涩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基因资源。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乙醛脱氢酶DkALDH10,所述乙醛脱氢酶DkALDH10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乙醛脱氢酶DkALDH10定位于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中。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编码上述乙醛脱氢酶DkALDH10的基因,所述基因为DkALDH10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了一种编码上述DkALDH10基因的扩增引物,所述扩增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4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2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