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2064.2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5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H01L27/3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王芳芳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显示基板、封装层、以及触控电极,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且位于显示区内;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走线与第二触控走线;所述触控电极为单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端子区内,且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均与位于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解决了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端子区搭接不良的问题,提高了所述端子区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良率,延长了所述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相较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更好的透过率、耐弯折性、及轻薄等特点,将成为柔性OLED显示未来趋势。此技术为在OLED面板封装层上直接利用低温工艺(T≤90℃)制作触控结构,从而实现OLED和触控结构的集成。
如图1所示为一种已知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11与非显示区12触控走线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10的膜层结构图。所述显示区11的膜层结构从下至上为阵列发光层13、封装层14及触控金属层15,触控金属层15包括第一无机层16、第一金属层17、第二无机层18、第二金属层19、有机平坦层20。所述非显示区12未设置阵列发光层13以及封装层14。可见,现有的此种触控结构需要4道光罩形成,虽然技术成熟,但是制备过程复杂。如图3所示,目前采用2道光罩自容式触控结构,需取消触控金属层15内的无机层16/18,这样,在显示区11内,金属层17/19直接在封装层14上进行图案化;而在非显示区12,因为没有无机层16/18覆盖,金属层17/19走线直接在有机层21上进行图案化,出现附着力不佳、蚀刻异常等因素,从而造成金属图形异常,容易发生剥落或者残留,严重影响产品开发进度及产品良率。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急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走线在非显示区内容易出现剥落或残留问题,减少所述触控走线的制备制程,节约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弯折区以及端子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端子区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内;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走线与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为单层结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端子区内,且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均与位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多路复用器,所述多路复用器设置于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端和/或靠近所述端子区的一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多路复用器设置于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端时,所述第一触控走线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搭接;当所述多路复用器设置于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端子区的一端时,所述第二触控走线通过所述多路复用器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电极搭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路复用器至少将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数量减少至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的1/2。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为自容式触控电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纳米银丝、金属网格、石墨烯以及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2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