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模糊匹配的固件函数相似性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1556.X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7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奕森;井靖;娄睿;林键;谢耀滨;孙浩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12 | 分类号: | G06F21/12;G06F21/57;G06K9/6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周艳巧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糊 匹配 函数 相似性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设备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的固件函数相似性检测方法及系统,对待比较固件二进制文件进行解析提取固件元信息和函数特征;针对固件函数特征,利用SimHash生成用于计算不同函数之间Hamming距离的SimHash值,并根据Hamming距离度量函数之间相似度;依据相似度对函数基本块进行语义等价性和转移关系分析,依据块内和块间相似度定位固件漏洞位置。本发明利用SimHash技术实现固件函数的大规模安全检查,实现在无脆弱性函数详细信息情况下固件补丁定位;通过提取数据依赖图数据流特征,更全面的表达固件函数,并根据特征重要程度赋予不同权值,弥补机器学习方法模型训练带来时间开销过大等不足,为提高物联网设备安全性提供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设备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的固件函数相似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软件是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设备,如路由器、打印机、摄像头甚至儿童手表中都有软件的存在。开源社区是一个公布软件源代码的网络平台,在社区中有各种功能的开源代码,软件开发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会从社区中寻找所需要的功能代码进行重用。这种代码重用现象在软件开发领域十分常见,但代码重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缩短软件开发周期,为社会和个人带来社会效益和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潜在风险,易受攻击的代码可能被应用于任何程序中,加速了漏洞的传播。OpenSSL中的心脏流血漏洞(HeartbleedBug)是影响最大的代码重用事件之一,Google、Yahoo、YouTube、百度等大公司都受其影响,因为大多数网站的服务器中都使用了包含该漏洞的OpenSSL版本进行加密。代码重用现象在物联网领域也很普遍,它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近年来,接入互联网的嵌入式设备呈指数倍增加,据StrategyAnalytics公司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底,全球联网设备数量约为70亿台,到2025年,联网设备的总数量预计将达到220亿台。物联网的目标是将连接从标准计算机扩展到每一个物理设备,它为互联网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维度。然而,随着物联网设备高速扩张和无处不在的部署,大量潜在的敏感目标也暴露在外部世界。与快速增长的物联网设备相比,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的发展相对缓慢,针对物联网设备的攻击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危害范围也越来越大,物联网领域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进制代码相似性分析是代码重用的一个重要应用,在海量二进制程序中查找与指定代码语义等价的相似代码,该技术在恶意代码检测、漏洞挖掘、软件剽窃检测等领域已经成功应用,并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硬件支持的发展,该技术被引入到物联网安全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物联网安全领域,二进制代码相似性分析的目标是设备固件,IEEE把固件定义为“硬件设备以及作为只读软件驻留在设备中的计算机指令和数据的集合”。固件中包含了设备的大部分代码,包括设备内核代码、文件系统、功能代码等,联网设备的安全漏洞大多出现在固件代码中,固件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设备的安全性。因此,亟需一种漏洞检测方案来满足物联网固件应用安全需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的固件函数相似性检测方法及系统,针对基于机器学习的代码相似性分析方法中存在的模型实现复杂、扩展性弱、无法定位固件补丁等不足,可以根据已知漏洞判断固件是否存在相似漏洞,并可实现在无脆弱性函数详细信息情况下的补丁定位。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提供一种基于模糊匹配的固件函数相似性检测方法,包含如下内容:
对待比较固件二进制文件进行解析提取固件元信息和函数特征;
针对固件函数特征,利用SimHash生成用于计算不同函数之间Hamming距离的SimHash值,并根据Hamming距离度量函数之间相似度;
依据相似度对函数基本块进行语义等价性和转移关系分析,依据块内和块间相似度定位固件漏洞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15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