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出版文件的编辑排制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8973.9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6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知印信息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40/166 | 分类号: | G06F40/166;G06F40/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张驰;宋志强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京津电***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版 文件 编辑 系统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出版文件的编辑排制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编辑端,用于生成编辑文本,将所述编辑文本发送到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编辑文本包含出版文件和针对所述出版文件的编辑指令;所述服务器,用于将所述编辑文本发送到所述排制端;所述排制端,用于基于所述编辑指令对所述出版文件进行编辑。本发明实现了编辑端无纸化操作,高效率地将编辑指令以多媒体方式传递到服务器,克服了使用纸介质作为信息载体的缺陷。而且,进一步通过语音发布编辑指令,降低了编辑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排版、出版和印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出版文件的编辑排制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出版社编辑经过检查,确认作者所交书稿达到齐、清、定,且达到约稿要求后,即可开始编辑加工工作。
出版社一般执行“三审三校制”。三审是指先由责任编辑(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均可担任责任编辑)对稿件的初审(一审);再由编辑室主任(或副主任)或由出版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复审(二审);最后由社长或总编辑或者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终审(三审)。三校是指三遍校对书稿。一校是责任编辑对撰写的原稿进行逐字逐句的校对。二校是指责任美编出大样交责任编辑,署名和日期。三校是指排制责任编辑与版面原稿对红,并进行改动,审定批清后返回责任编辑,并交责任美编逐字逐句修改。
在现有技术中,出版社编辑看到排制方排版的文稿时,只能使用纸介质作为信息载体,通过约定好的符号和手写内容,传递修改意见到排制方,载体效率低,需要物理传递,耗费材料和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出出版文件的编辑排制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出版文件的编辑排制系统,包括编辑端、服务器和排制端,所述编辑端与所述服务器具有互联网连接,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排制端具有互联网连接,其中:
所述编辑端,用于生成编辑文本,将所述编辑文本发送到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编辑文本包含针对出版文件的编辑指令;
所述服务器,用于将所述编辑文本发送到所述排制端;
所述排制端,用于基于所述编辑指令对所述出版文件进行编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编辑指令包含所述出版文件的选中区域和关于所述选中区域的编辑命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编辑命令包含预定图形符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制端,进一步保存包含多个预定图形符号的图形符号集与包含多个编辑操作的编辑操作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于包含于所述编辑命令中的预定图形符号的编辑操作,对所述选中区域执行所述编辑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版文件为文本格式或矢量格式,所述编辑命令为语音格式;
所述编辑端,用于将所述编辑指令和所述出版文件的显示页面组合为具有图片格式的所述编辑文本,其中所述编辑文本中包含用于播放所述编辑命令的控件;
所述排制端,用于基于用户针对所述控件的触发操作播放所述编辑命令,响应于用户针对所述编辑内容的操作对所述出版文件进行编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版文件为文本格式或矢量格式,所述编辑命令包含预定图形符号;
所述编辑端,用于将所述编辑指令和所述出版文件的显示页面组合为具有图片格式的所述编辑文本,其中所述预定图形符号与所述出版文件的显示页面在所述编辑文本中占据不同的图层;
所述排制端,用于分图层展示所述预定图形符号和所述出版文件的显示页面,响应于用户针对所述编辑内容的操作对所述出版文件进行编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知印信息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知印信息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89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化主动式降噪无线蓝牙耳机
- 下一篇:一种高压线路相间故障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