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介质型蓄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8932.X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0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肖;叶闻杰;刘杨;杨波;王启扬;刘刚;杨冬梅;杨志宏;陈吉奂;何悦星;卢旭航;骆光跃;卢奕;陈景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4F13/20;F24F1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介质 型蓄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型蓄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和壳体相连通的进液口和排液口;壳体内设有若干个球体,球体内设有蓄冷剂,球体的表面为换热面;相邻的两个球体之间、球体与壳体之间均形成流通间隙,工作流体经进液口流入至壳体内通过流通间隙和换热面换热后从排液口流出;本发明采用的相邻的两个球体之间、球体与壳体之间均形成流通间隙从而形成多孔型结构,增加了工作流体和换热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了强化了换热的效果,提高了换热效率和结冰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蓄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介质型蓄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物中使用大型空调日益增多,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用电量的增加,昼夜用电不平衡。转移负荷成为了当前解决矛盾的手段之一,即削弱尖峰用电,达到平衡供电。转移负荷就是采用蓄冰空调系统在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制冷机制冷并将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符合的需要。
在制冰过程中蓄冷装置的性能对整个冰蓄冷的运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蓄冷装置结冰率是衡量整个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蓄冷系统为冰-盘管式,盘管沉浸在水中,管内通入乙二醇,通过低温的乙二醇使水结冰。然而管中的乙二醇在流动时部分冷量依然没有与水换热且无法使得蓄冷装置中的水快速获得冷量从而结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介质型蓄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乙二醇与水的接触面积小导致的换热效率及结冰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孔介质型蓄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和壳体相连通的进液口和排液口;
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个球体,所述球体内设有蓄冷剂,所述球体的表面为换热面;
相邻的两个所述球体之间、所述球体与壳体之间均形成流通间隙,工作流体经进液口流入至所述壳体内通过所述流通间隙和换热面换热后从所述排液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球体为热浸镀锌钢板制成的球体。
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内的蓄冷剂为水。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流体为抑制性乙二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保温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制成的保温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镀锌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的底部连接有底脚固定装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采用的相邻的两个球体之间、球体与壳体之间均形成流通间隙从而形成多孔型结构,增加了工作流体和换热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了强化了换热的效果,提高了换热效率和结冰率;
2、本发明的蓄冷装置热浸镀锌钢板作为抑制性乙二醇与水的换热界面,提高了换热效率;
3、本发明的蓄冷装置强化换热的同时使得结冰速率以及结冰率有所提高;同时,由于多孔结构的设计,降低了蓄冷器的重量,结构更简单轻巧;
4、本申请在壳体内设置若干个球体,将蓄冷剂设置于球体内,换热面将蓄冷剂与蓄冷剂之间隔开,从而防止了蓄冷剂结成的冰因为工作流体的扰动造成碰撞进而球体或壳体发生破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蓄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换热面;2、蓄冷剂;3、工作流体;4、壳体;5、保温材料;6、底脚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89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部康复体感VR互动装置
- 下一篇:留言本5G无扰交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