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藻检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08357.3 | 申请日: | 2021-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2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伦小斌;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基因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基因格司法鉴定中心;成都新基因格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40;G01N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张玲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藻 检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藻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检测样品于逆王水中加热消解制成消化液;再将消化液冷却至多余的油脂析出,并在去除析出的表层油脂后转移至离心管中备用;(2)在离心管中的消化液析出形成油脂膜后进行离心;离心后,保留油脂膜,去除清液;再将油脂膜用有机溶剂于离心管中充分溶解;(3)将溶解有油脂膜的离心管进行离心,并在离心后去除上清液,取沉淀物制片,用于镜检。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法医学硅藻检验方法所存在的要么污染大,制片过程硅藻流失率大,要么因消解液存在大量油脂与未完全消解组织而影响制片、制片失败,要么因仪器昂贵、操作复杂和成本及维护费用高而无法广泛应用于基层法医学实验室检验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法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藻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中腐败尸体的溺死诊断是法医学领域中最大的难题之一,硅藻种类丰富(全世界约16000多种),体积小(体长在1微米至200微米之间),难以被破坏(细胞壁硅质含量高,抵抗力强),在自然界水域中广泛存在,可由循环系统进入多个脏器,因此硅藻检验是解决水中尸体的死因问题的一种可靠手段,被公认为最佳方法。
目前报道的硅藻检验方法很多,实践中,公安部GA/T 813—2008标准(《人体组织器官中硅藻硝酸破机法检验》)组织消解时间短、消解完全、程序简单、成本低,因而在法医学实践中应用最为普遍;但是,该方法反应剧烈,反应过程放出恶臭气体,严重的污染使得检验工作条件恶劣并严重影响周边,而且反复离心导致硅藻的损失较高,消解不彻底使得残存的组织残渣、油脂等会影响后续检验。
专利号为“CN10177662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法医学硅藻检验方法,其采用微波消化-真空抽滤-自动化扫描电镜方案进行检验,具有检测灵敏度高、能有效避免污染、定性定量分析准确的优点;但是,该方案还存在仪器昂贵、操作复杂、成本较高、维护费用高等缺点,进而导致该检验方法无法广泛应用于基层法医学实验室。
而给出的替代方案-混合酸消解法(勒福特王水水浴加热消解),确有其独到之处;但在实践中,其仍存在组织消解不充分及大量油脂存在的问题,而存在大量油脂与未完全消解组织的消解液无论离心还是抽滤都是大问题,若离心则大量油脂与未完全消解的组织混合成糊状沉淀而无法滴片,若抽滤则会堵孔(即便组织消解完全,消解液中存在的油脂在稀释消解液时遇纯水冷却仍会析出大量脂肪微粒而依旧会造成堵塞);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只能通过较少的取材才可能改善该状况,但取材量过少又会影响检出率,特别是使用光镜进行镜检的时候!
另外,真空抽滤-镜检的方法也存在问题,一是目前的材料无法完全透明,使得光镜下辨识较为困难,二来真空抽滤方法虽然在理论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截留硅藻,但同时也会最大限度地截留住无法消化的无机质以及消化不完全的残渣等杂质,进而在材料量少的情况下不会影响镜下观察,而一旦量多则会导致硅藻被覆盖而无法观察,该度不好掌控;因此,该方法容易制片失败,且制片失败则无法挽回。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硅藻检验方法,以解决目前法医学硅藻检验方法所存在的要么污染大,制片过程硅藻流失率大,要么因消解液存在大量油脂与未完全消解组织而影响制片、制片易失败,要么因仪器昂贵、操作复杂和成本及维护费用高而无法广泛应用于基层法医学实验室检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硅藻检验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检验样品于逆王水之中加热至完全消解制备得到消化液;再将所述消化液冷却至多余油脂析出,并在去除析出的表层油脂后将所述消化液转移至离心管之中静置备用;
(2)取步骤(1)中的所述离心管,并在所述离心管之中的消化液析出形成油脂膜后进行离心;离心后,保留所述离心管之中消化液析出形成的油脂膜,并去除清液;再将所述油脂膜用有机溶剂于离心管之中充分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基因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基因格司法鉴定中心;成都新基因格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基因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基因格司法鉴定中心;成都新基因格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8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