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物形变的智能监控系统的智能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7208.5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霞;孙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G01C9/02;G01C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450064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物 形变 智能 监控 系统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形变的智能监控系统的智能监测方法,包括建筑物、数据监测采集仪、第一被监测仪、第二被监测仪和智能监控平台,数据监测采集仪布置在建筑物B面所处的正前方的水平面上,第一被监测仪和第二被监测仪分别布置在建筑物B面的顶层的中心线两端,利用数据监测采集仪分别监测与采集第一被监测仪和第二被监测仪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变化值,再利用智能监控平台对建筑物的沉降、倾斜方向与倾斜角度进行计算分析,同时对采集和计算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储存。本发明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建筑物沉降、倾斜方向与倾斜角度等形变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从而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形变的智能监控系统的智能监测方法,属于建筑监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的建筑物得到迅速崛起。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荷载如光照、风力、温差等作用下使得建筑本身发生老化损失等问题,其中建筑物在倾斜与沉降方面的形变因素是影响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需要对建筑物的形变进行实时的监控,以便在危及建筑物安全时及时进行安全预警,从而实现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如何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与倾斜等形变因素进行精准监测与实时预警,则是当前城市建设中土木工程专业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例如发明专利“用于建筑物纠偏的沉降监测系统(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1023547.5)”只对建筑物的倾斜方向及沉降情况进行了监测,而未能对建筑物倾斜度是否超过安全范围进行实时预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形变的智能监控系统的智能监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建筑物形变的智能监控系统的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智能监控系统包括建筑物、数据监测采集仪、第一被监测仪、第二被监测仪和智能监控平台,所述数据监测采集仪设置有无线通信单元和数据监测采集单元,且数据监测采集仪布置在建筑物B面的正前方的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被监测仪布置在建筑物B面的顶层的中心线一端,且第一被监测仪用于定位建筑物B面的顶层的中心线一端位置变化,所述第二被监测仪布置在建筑物B面的顶层的中心线另一端,且第二被监测仪用于定位建筑物B面的顶层的中心线另一端位置变化,所述数据监测采集仪利用数据监测采集单元来同时获取第一被监测仪和第二被监测仪分别离水平面的垂直距离,所述数据监测采集仪还利用数据监测采集单元来获取第一被监测仪所在垂直于水平面且垂直于建筑物B面的平面与第二被监测仪所在垂直于水平面且垂直于建筑物B面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数据监测采集仪还利用数据监测采集单元来获取第一被监测仪离数据监测采集仪所在平行于建筑物B面且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的垂直距离,所述数据监测采集仪还利用数据监测采集单元来获取第二被监测仪离数据监测采集仪所在平行于建筑物B面且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的垂直距离,所述智能监控平台设置有无线通信单元、形变智能监控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且智能监控平台利用无线通信单元与数据监测采集仪的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连接,智能监控平台利用形变智能监控单元进行建筑物的倾斜与沉降安全预测和倾斜度计算,智能监控平台利用数据存储单元进行监测采集的数据和分析计算的数据储存;
智能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科技学院,未经郑州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7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