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取向硅钢热轧板晶粒粗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4874.3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庞树芳;游清雷;蒋奇武;于宁;贾志伟;张海利;张静;李莉;王项龙;王晓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4 | 分类号: | C22C38/34;C22C38/04;C22C38/06;C22C38/20;C22C33/04;B21B1/4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佟宁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取向 硅钢 热轧 晶粒 粗大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解决取向硅钢热轧板晶粒粗大的方法,在取向硅钢的成分设计中减少固溶温度较高的MnS的含量,降低铸坯加热温度,同时计算实际取向硅钢成分中γ‑相含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依据计算结果设计取向硅钢的热轧工艺,可以保证20%~30%的γ‑相数量,成功解决取向硅钢热轧板晶粒粗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取向硅钢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取向硅钢热轧板晶粒粗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取向硅钢是一种应用于变压器铁芯制造的重要硅铁合金,是电力、电子行业广泛应用的一种软磁合金。其生产工艺复杂,成分和工艺范围窄,制造流程长,通常将其制造技术和产品的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标志。对取向硅钢化学成分的要求极其严格,规定的成分范围很窄,成分略有波动对产品性能就有很大影响。
取向硅钢生产的全工艺过程对应对抑制剂进行控制,MnS和AlN是常用的抑制剂。取向硅钢的制备过程中,为确保得到预期的二次再结晶组织,获得高组分的高斯取向{110}001,钢中必须存在足够数量细小弥散的抑制剂来阻碍初次再结晶晶粒的长大,为高斯取向晶粒在二次再结晶过程中的发展创造条件。但要获得细小弥散的抑制剂,需通过板坯加热工艺,才能使抑制剂在钢坯中充分固溶,在板坯的热轧过程中使抑制剂细小弥散低析出。取向硅钢在加热过程中是由γ-相和高温铁素体两相组成的,当取向硅钢热轧板在高温铁素体相区中时,轧辊与硅钢板间会产生剧烈摩擦使硅钢板表层出现{110}001高斯织构。存在于热轧板亚表层的Goss取向晶粒对取向硅钢成品磁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取向硅钢中C含量范围为0.03%~0.08%,小于0.02%C的3.25%Si钢已无相变,铸坯高温加热时晶粒明显粗化,热轧带沿板厚方向中心区的形变晶粒粗大,110纤维织构强,冷轧和脱碳退火后残存有形变晶粒,高温退火后二次再结晶不完全,使磁性降低。取向硅钢的热轧板中需要有20%~30%的γ-相,使热轧板细化并为层状分布的细变形晶粒和小的再结晶晶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取向硅钢热轧板晶粒粗大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减少成分中形成MnS抑制剂的Mn、S含量来降低铸坯加热温度;另一方面,计算取向硅钢中MnS和AlN相的固溶析出转变温度、γ-相含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依据计算结果设计热轧加热温度、粗轧温度及精轧温度,保证热轧过程中20%~30%的γ-相,避免热轧板晶粒粗化,获得高性能取向硅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解决取向硅钢热轧板晶粒粗大的方法,包括如下方法:
1)冶炼:采用转炉冶炼,全程吹氩,转炉炉后终点控制:C≤0.060%;P≤0.011%;S≤0.030%;Mn≤0.040%;吹炼过程渣的碱度为3.0~3.5;渣厚≤80mm;出钢终了时挡渣;
2)连铸及热轧工艺:计算渗氮法取向硅钢的液相线温度,范围在1470~1510℃;MnS和AlN相的固溶析出转变温度,范围在1150~1280℃;
A)连铸
依据液相线温度,钢水在过热度小于30℃时浇注,铸坯的拉速控制在0.25~0.62m/min;连铸过程中投入电磁搅拌,连铸后铸坯热送;
B)热轧工艺
依据MnS和AlN相的固溶析出转变温度设计加热温度;20%~30%γ-相含量随温度变化曲线设计精轧温度,20%~30%γ-相含量随温度变化规律为:γ-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γ-相含量最大时对应的是一个温度,其余γ-相含量对应的温度值是两个。
a)加热
首先,判断MnS、AlN相的固溶析出转变温度哪个高,铸坯加热温度围绕这个最高温度波动±20℃,加热时间110~130min;
b)粗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48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壁大弯管
- 下一篇:一种环形加热炉钢坯氧化烧损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