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4816.0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方义;陈志莉;周自坚;唐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何晓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两相 一体化 反应 系统 | ||
1.一种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水箱(1)、CSTR反应器(2)、ABR反应器和储水箱(6),所述配水箱(1)与CSTR反应器(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2)连通,所述CSTR反应器(2)与ABR反应器之间通过第二管道(81)连通,所述ABR反应器和储水箱(6)之间通过第三管道(62)连通;
所述ABR反应器内分割成多个相连通的隔室,最后一个隔室为沉淀室(34),其他隔室为反应室,且第一个反应室的容积大于后面反应室的容积,每个反应室内均设有上流室(32)和下流室(33),所述上流室(32)内靠近其上端的位置设组合纤维填料,所述上流室(32)内靠近其下端的位置设混合惰性填料,所述沉淀室(34)内设蜂窝斜管填料,同一个反应室内的上流室(32)和下流室(33)的上端相连通,后一个反应室的上流室(32)和前一个反应室的下流室(33)的下端相连通,在第一个反应室内还设有进水下流室(35),该进水下流室(35)的下端与第一个反应室内的上流室(32)的下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除最后一个反应室外,其他反应室内的下流室(33)和进水下流室(35)内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进水孔(36),所述第二管道(81)分别与该进水孔(36)连通,且在该第二管道(81)上靠近每一个所述进水孔(36)的位置分别设有流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室(32)的横截面面积从下往上依次递减,所述下流室(33)的横截面面积从下往上依次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反应室内的所述上流室(32)与下流室(33)的上端连通处设置有锯齿形出水堰(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后一个反应室内的所述锯齿形出水堰(5)的位置低于前一个反应室内的所述锯齿形出水堰(5)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除最后一个反应室外,其他反应室内的下流室(33)和进水下流室(35)内靠近其下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回水孔(37),回水管道(72)的进水端与所述沉淀室(34)相连通,该回水管道(72)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回水孔(37)连通,且在该回水管道(72)上靠近每一个所述回水孔(37)的位置分别设有流量计。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所述反应室的上端均设有排气孔(38),所述排气孔(38)通过排气管道与气体收集装置(4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反应室和沉淀室(34)的底部均设有排泥孔(39),该排泥孔(39)与排泥管(4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STR反应器(2)内的搅拌叶片上靠近其自由端的位置设有挡板(22),该挡板(22)沿所述CSTR反应器(2)内搅拌轴的轴向延伸,在所述CSTR反应器(2)内还设有加热棒和温控装置(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BR反应器置于铁支架(31)上,且在该ABR反应器与铁支架(31)之间设保温海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48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