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微孔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4472.3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烈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微孔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微孔板,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中部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安装有挡板,所述透光孔侧边开有注入口,所述防护外壳和挡板均为透明结构,所述防护外壳内侧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部开有开有上甬道,所述上甬道中部上方开有观察孔,所述上甬道一端设有甬道进口,另一端设有甬道出口,所述甬道出口、甬道进口均通过通道连通上甬道,所述甬道出口通过排液通道连通出水口,所述安装板下方连接检测芯片,所述检测芯片上开有下甬道,所述下甬道与上甬道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通道,所述检测芯片上开有蜂巢孔。本装置外部设有防护外壳,并通过注入的方式进行使用,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试验材料被外部环境污染,提高了试验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孔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微孔板。
背景技术
微孔板可被应用于免疫学领域和核酸等领域。目前使用微孔板来进行的细胞检测和单细胞测序的产品很多,且大部分的微孔板无相应配套的盖子。因此在检测和培养过程中,极易发生交叉污染,从而对检测和培养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微孔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孔板,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中部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安装有挡板,所述透光孔侧边开有注入口,所述防护外壳和挡板均为透明结构,所述防护外壳内侧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部开有开有上甬道,所述上甬道中部上方开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位于挡板下方,所述上甬道一端设有甬道进口,另一端设有甬道出口,所述甬道出口、甬道进口均通过通道连通上甬道,所述甬道出口通过排液通道连通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开于安装板端部,所述甬道进口与注入口位置对应,并通过通道连通,所述安装板下方连接检测芯片,所述检测芯片上开有下甬道,所述下甬道与上甬道位置对应,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通道,所述检测芯片上开有蜂巢孔。
优选地,所述下甬道与上甬道均设有两条,对应的出水口和注入口也设有两组。
优选地,所述排液通道与上甬道位于不同高度,所述出水口的开口位于安装板底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为黑色结构,所述注入口上安装有橡胶密封塞。
优选地,所述蜂巢孔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蜂巢孔从上而下呈微梯形的,孔内壁与孔底呈800~900的角,所述蜂巢孔表面经过亲水处理。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与检测芯片为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蜂巢孔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开于下甬道中部的底面上,并位于透明板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蜂巢孔通过纳米压印或者注塑技术开于检测芯片的整个板面上。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装置外部设有防护外壳,并通过注入的方式进行使用,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试验材料被外部环境污染,提高了试验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组装图。
图中:1-防护外壳,2-透光孔,3-挡板,4-注入口,5-上甬道,6-观察孔,7-甬道进口,8-甬道出口,9-出水口,10-橡胶密封塞,11-检测芯片,12-下甬道,13-安装板,14-排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烈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烈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4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升降移动深远海牧场桩腿式工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燃气灶聚能盘及燃气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