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的柔性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3834.7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凯;冷旭忞;陈万荣;张国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锐特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铂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1 | 代理人: | 陈晓蕾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冲击 强化 轴承 内圈 柔性 加工 方法 | ||
1.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的柔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工业机械手I(5)、工业机械手II(6)、传送带I(10)、传送带II(11)、喷漆枪(31)、纳秒激光器(8)、激光除漆设备(17)、圆度检测仪(39)以及样品回收槽(15);喷漆工位、激光喷丸工位和激光除漆工位位于顶层工位平台(42),圆度检测工位位于中层工位平台(43);工位平台都在外壳(2)内,同时设有防护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的柔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架(12)安装在传送带I(5)和传送带II(6)上,电机(9)上设有槽位可对伸缩夹具杆(37)夹紧和释放,伸缩夹具杆(37)可对十字卡盘(36)夹紧和释放,上料处设有伸缩支撑杆(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的柔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漆工位处设有黑漆罐(34),输送管道(33)连接喷漆枪(31)和黑漆罐(34),并在防护间隔I(21)对轴承内圈喷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的柔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所述位于中层工位平台(43)的黑漆回收桶(30)排除多余黑漆,进水管(32)和排水管(28)连接黑漆回收桶(30),以便清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的柔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喷丸工位处设有防护间隔II(22),水管(24)连接水泵(25)和水枪(26),纳秒激光器(8)放置在置物平台(7)上,光路管道(23)的一端连接激光器,经光路管道(23),激光路线为轴承内圈外表面的法线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的柔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喷丸工位下方设有蓄水桶(27),排料管(29)连接蓄水桶(27)与外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的柔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除漆工位是安装在置物平台(7)上的机械手臂(18)驱动激光除漆设备(17)对轴承内圈进行除漆,边缘处设有风扇(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的柔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度检测仪(39)和工业机械手II(6)安装在中层工位平台(43),圆度检测工艺下方设有伸缩支撑杆(4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的柔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料处设有传送带II(11)和样品回收槽(15)。
10.根据以上所述权利要求所述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内圈柔性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计算机(3)控制工业机械手I(5)抓取轴承内圈放在传送带I(10)的轴承支架(12)上,并传送至指定位置;
步骤2:转动机械手I(20)将轴承内圈转移至位于上料位置的十字卡盘上(36),并固定,伸缩支撑杆(41)将十字卡盘(36)与伸缩夹具杆(37)向上推送,使伸缩夹具杆(37)固定于电机(9)的槽位中;
步骤3:上料完成后,电机(9)转动,将轴承内圈转动到防护隔间I(21)内,喷漆枪(31)对轴承内圈进行喷漆处理,使得轴承内圈上黑漆厚度均匀;
步骤4:喷漆工位完成后,电机(9)转动,将轴承内圈转动至防护隔间II(22)内,启动纳秒激光器(8)和水泵(25),控制激光器出光频率和伸缩夹具杆转动速率,在滚道表面获得不同光斑搭接率;
步骤5:激光喷丸工位后,电机(9)转动,将轴承内圈转动到激光除漆工位,启动激光除漆设备(17),进行黑漆清洗过程,风扇(16)用于抑制激光除漆过程中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步骤6:激光清洗工位完成后,电机(9)释放伸缩夹具杆(37),伸缩支撑杆(41)将轴承内圈下降到中层工位平台(42),启动圆度检测仪(39),合格的产品经转动机械手II(21)转移到传送带II(11);
不合格的产品经转动机械手II(21)至样品回收槽(15);
步骤7:圆度检测工位完成后,工业机械手II(6)对位于传送带II(11)上的轴承内圈进行下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锐特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江苏大学,未经德锐特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8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