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敷设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3093.2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议;韩富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汇源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H02G9/06 |
代理公司: | 郑州智多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70 | 代理人: | 马士腾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马寨***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敷设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敷设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电缆检查、修建电缆沟、电缆沟施工、电缆隐蔽敷设、电缆沟回填桥架盖板、电缆头检查、受电交付使用;该发明电缆敷设施工工艺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电缆敷设的工作效率,且电缆在电缆沟内稳定不松动、不脱落,提高整体安全性能,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敷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敷设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电缆敷设是指沿经勘査的路由布放、安装电缆以形成电缆线路的过程,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架空、地下、水底、墙壁和隧道几种敷设方式,合理选择电缆的敷设方式对保证线路的传输质量、可靠性和施工维护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保证其安全可靠,一般采用直埋敷设、管道敷设、架空和墙壁敷设等方式,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电缆的敷设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敷设地点的实地情况进行敷设设计,以保证电缆敷设施工能够达到各个标准的要求。但是传统的电缆敷设工艺步骤繁琐、电缆敷设效率较低,当电缆敷设完毕后在电缆沟内也容易出现松动、脱落等现象,影响正常供电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电缆敷设的工作效率,且电缆在电缆沟内稳定不松动、不脱落,提高整体安全性能的电缆敷设施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缆敷设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电缆检查,检查电缆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另外需检查电缆的绝缘性与表面破损情况;
S2:修建电缆沟,修至电缆沟的宽度为1200-1400mm,深度为 1560-1860mm,并在电缆沟的两侧及底部浇铸混凝土,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小于50mm。
S3:电缆沟施工,将电缆支撑设备固定至电缆沟的两侧侧壁上,使两侧电缆平行设立。
S4:电缆隐蔽敷设,将电缆逐根套管,电缆套管前将管内清理干净,将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电缆穿不同的管,且保证管内无接头。
S5:电缆沟回填桥架盖板,将桥架盖板平铺至电缆沟的表面,桥架盖板的长度大于电缆沟的宽度。
S6:电缆头检查。
S7:受电交付使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电缆检查无误后,采用机械吊方式装运输,严禁将电缆直接推下车,电缆出库后集中分类存放,每相邻两个电缆盘之间留有通道,通道的宽度不小于600mm,存放处不得积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电缆沟内最底层的电缆线与电缆沟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0mm,每上下相邻两层之间的电缆线的距离不小于300mm,最上层的电缆线距离地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0mm。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电缆沟的桥架盖板上每隔50m或100m 处设立明显的标桩,且在电缆接头处、转弯处、建筑物桩基处同样设立标桩。
优选的,所述电缆沟包括电缆沟本体,所述电缆沟本体的截面呈U形,所述电缆沟本体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多组U型钢,所述U 型钢内设有多个电缆固定钢板,所述电缆固定钢板的端部设有装配块,所述电缆固定钢板通过装配块和U型槽配合与U型钢可拆卸连接,所述电缆固定钢板与U型钢装配时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U型钢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装配槽与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沿U型钢的长度方向设立,所述第二装配槽与第一装配槽垂直设立,所述第二装配槽的一端与第一装配槽连通,另一端向电缆固定钢板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中间处呈三角状,所述固定杆的两端为螺纹杆,所述电缆固定钢板在第二装配槽处通过固定杆与U型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汇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汇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