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孢囊线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2964.9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1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安;石雪;彭德良;王高峰;黄文坤;彭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C12N15/54;C12N15/113;C12N15/82;A01H5/00;A01H5/10;A01H6/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胡敬红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孢囊 线虫 几丁质 合成 基因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个从大豆孢囊线虫克隆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SCN‑CHS,该基因的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基因SCN‑CHS的cD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基因SCN‑CHS的蛋白质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选用大豆孢囊线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SCN‑CHS)的几丁质合成核心结构域,以此结构域为靶点构建寄主植物介导的基因沉默(HIGS)转基因植株,表明HIGS植株对SCN的影响不依赖于生理小种,且对SCN的影响可稳定遗传。本发明将有助于解析几丁质合成酶基因SCN‑CHS在大豆孢囊线虫中的生物学功能,明确基于RNAi开发的HIGS植株在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病害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来源于大豆孢囊线虫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及通过RNAi开发在抗线虫新品种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大豆孢囊线虫(
在我国东北及黄淮海大豆产区,SCN普遍发生,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以SCN 1号、3号生理小种为主,依安、安达和大庆等地检测到SCN 4号、6号、9号和14号生理小种;黄淮海主要是SCN 4号生理小种,也有部分SCN 1号、2号生理小种。基于“基因对基因”理论,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依赖于病原物的致病型或生理小种,抗SCN的大豆品种可能会由于田间SCN生理小种的改变而丧失对SCN的抗病性。为此,迫切需要培育不依赖于SCN生理小种的广谱抗性大豆新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2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