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储能的光伏并网监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2874.X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1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铖;汤伟;谢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18;H02J3/46;H02J3/28;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并网 监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分布式储能的光伏并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SCADA系统、AVC系统采集的实时运行状态信息,所述SCADA系统、AVC系统包括电网侧和分布式光伏的SCADA系统、AVC系统;
根据关键节点电压等级调用匹配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运行状态调控方法;
当调用第一运行状态调控方法时,以电压合格率、全网网损为优化目标,获得光伏电站AVC系统、主变分接头、电容器的调节量,获取第一电压控制策略;
当调用第二运行状态调控方法时,以实时电压合格率、设备调节量为优化目标,对光伏电站、储能电站和柔性负荷的无功补偿进行建模,结合第一运行状态调控方法获得的第三电压控制策略,获取实时第二电压控制策略;
所述第二运行状态调控方法中以实时电压合格率、设备调节量为优化目标,对光伏电站、储能电站和柔性负荷的无功补偿进行建模,包括:
以当前关键节点电压值为基础,基于多种调压设备调节量带来的馈线电压变化和负荷及光伏预测数据带来的电压变化获取未来多个预设时刻的电压值的预测值;
基于未来多个预设时刻的电压值的参考值对未来多个预设时刻的电压值的预测值进行优化,同时基于设备调节量最小对未来多个预设时刻的电压值的预测值进行优化;
基于优化目标和相关参数约束条件获取多种调压设备调节量。
2.根据权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储能的光伏并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调压设备调节量带来的馈线电压变化,包括光伏逆变器节点或者无功调压设备节点输出无功功率对馈线电压的影响,所述影响的获取方法包括:
基于节点电压数据作为状态量,以节点电压量测值计算支路功率量测值,以节点电压估计值表示支路功率估计值;
采用基于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对估计值拟合量测值,获得拟合后的节点电压估计值和支路功率估计值;
获取节点注入功率变化值与馈线电压变化值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储能的光伏并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及光伏预测数据根据极限学习机模型获取,所述极限学习机模型以负荷及光伏影响因素为输入,以输出层两个输出节点输出负荷及光伏数据预测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储能的光伏并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限学习机模型的输出为一个小时或者多个小时的每个小时的预测数据,对应的模型输入为以小时为单位的预设多个时刻的负荷及光伏影响因素数据,所述预设多个时刻的获取方法为:对多个时刻的负荷及光伏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对于数据变化趋势关联的多个时刻作为预设多个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储能的光伏并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节点电压包括第一等级和非第一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匹配的运行状态调控方法为第一运行状态调控方法,非第一等级匹配的运行状态调控方法为第二运行状态调控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储能的光伏并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级上限为1.05倍额定电压,下限为0.95倍额定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287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