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低龄板栗实生苗上徒长枝转变为结果枝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2631.6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1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鹏;张树航;李颖;郭燕;张馨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A01N37/12;A01N43/653;A01N43/9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陈征 |
地址: | 066600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低龄 板栗 实生苗上 徒长 转变为 结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低龄板栗实生苗上徒长枝转变为结果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徒长枝编绕成环;2)刷涂混配药剂;3)报纸包裹;4)套袋;5)去除报纸和套袋。本发明通过将低龄(3~5年生)板栗实生苗的徒长枝上部编绕成环这种创新式处理方法,并结合使用自主研发的促花混配药剂DPE—1刷涂徒长枝芽体及节间,改变幼龄板栗徒长枝上芽体发育模式,实现低龄板栗实生苗徒长枝的分枝当年成花结果,并且开花率和结果率极显著提升。本发明为调控板栗杂交实生苗的提早结果提供了一种切实可靠的方法,可显著缩短板栗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树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低龄板栗实生苗上徒长枝转变为结果枝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树木的枝干上,当年长出生长势过于旺盛而不开花结果的枝条,叫做徒长枝,其在果树的幼树、大树和衰老树上均不可避免的常年发生,是一种树体自然生长现象。徒长枝生长迅速,占据空间快,且在生长过程中大量消耗母体的水分和养分,对植株整体的生长结果十分不利。
板栗的实生苗(是指由种子萌发而长成的苗木)上每年亦会生长出大量徒长枝,其长度一般在1.5米以上。据试验测定,板栗3~5年生实生苗,每年苗体上长出的徒长枝占总枝量的11.2~23.6%,平均为16.4%。对于板栗实生苗上的徒长枝,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在树冠内没有生长空间的,及早疏除;有生长空间的,促其成花结果转变成结果枝。在促徒长枝转变成结果枝的措施中,一种是通过栽培管理措施,缓和徒长枝生长势,促其逐渐转变成结果枝;一种是通过促花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处理徒长枝,调控徒长枝芽体成花结果,从而促徒长枝逐渐转变成结果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板栗实生苗上的徒长枝转变为结果枝。现有技术中常借鉴板栗嫁接大树上徒长枝的处理方法来对实生苗徒长枝进行处理,主要有如下四种:短截促成花、中短截促分枝、重短截摘心促成花、拉枝刻芽促成花。在实践过程中,短截促成花、中短截促分枝、重短截摘心促成花的效果是徒长枝在第2年才能成花结果;而拉枝刻芽促成花促发的徒长枝虽然在当年可部分形成花芽并开花结果,但分枝结果率极低。因此,上述四种方法均未在促板栗实生苗徒长枝开花结果中取得好的效果。
本发明方法针对现有方法处理板栗实生苗徒长枝后成花结果时间长、结果率低的弊端,将徒长枝处理方法进行变革式创新,并结合使用一种自主研发的混配药剂DPE—1处理芽体,从而实现板栗实生苗徒长枝在当年大量成花结果,达到将实生苗徒长枝转变为结果枝的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促低龄板栗实生苗上徒长枝转变为结果枝的方法,包括:
(1)将徒长枝编绕成环
以低龄板栗实生苗为对象,每年四月中旬或实生苗发芽前10~20天,人工徒手将徒长枝绕成圆环,绑扎固定;
(2)刷涂混配药剂
将包含多效唑、胺鲜脂DA-6、鞣花酸和二甲基亚砜的混配药剂DPE—1均匀刷涂在徒长枝圆环及徒长枝基部10厘米以上的芽体及节间部位;
(3)刷涂面粉糊
混配药剂刷涂完毕晾干后,立即用面粉糊刷涂徒长枝上刷涂过混配药剂的部位;
(4)报纸包裹
待徒长枝刷涂面粉糊后,将刷涂药剂部位用报纸条包裹,之后用透明塑料胶条将报纸条粘合,防止其自徒长枝上滑脱或被风吹走;
(5)套袋
选用大小合适的白色透明塑料袋,将徒长枝上部编绕的圆环自上而下套住,塑料袋下部绑扎严密;
(6)去除报纸和套袋
套袋8~10天后,将徒长枝上塑料袋和包裹的报纸全部去除,使徒长枝保持圆环状态暴露在田间,自然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2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