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219铝合金铸锭的退火方法及2219铝合金变形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2254.6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邱阳;刘明阳;李新涛;周楠;郑开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F1/057 | 分类号: | C22F1/05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黄燕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2219 铝合金 铸锭 退火 方法 变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219铝合金铸锭的退火方法及2219铝合金变形件,属于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该2219铝合金铸锭的退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2219铝合金铸锭至少进行以下退火操作:于180‑240℃的条件下保温4‑6h,再于450‑480℃的条件下保温8‑12h,再于515‑535℃的条件下保温18‑30h。通过上述方法对2219铝合金铸锭进行多级均匀化热处理,可减小铸锭内应力、减轻合金元素微观偏析、同时减少组织中的网状共晶化合物、球化粗大尖锐第二相形貌,进而可提高2219铝合金铸锭的变形加工性能及其变形件的服役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2219铝合金铸锭的退火方法及2219铝合金变形件。
背景技术
2219铝合金属于Al-Cu合金,兼具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可在较低至较高的温度区间内长时间保持性能稳定,同时也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火箭的贮箱就大量地应用了2219铝合金。在这些领域中,应用的通常为2219铝合金变形件,即2219铝合金铸锭经过变形加工才可投入使用。作为变形加工的基础,铸锭的质量对最终变形件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2219铝合金铸锭中通常存在着如下问题:(1)半连续铸造过程中,二次水冷却强度较大,心部热量来不及散失,在铸锭边部与心部之间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铸锭中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2)2219铝合金中的Cu元素含量很高,加之非平衡凝固,导致Cu元素的微观偏析非常严重,大量的Al2Cu聚集在晶界,形成难以破碎的网状共晶化合物;(3)铸锭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Fe和Si等杂质元素,形成一些粗大且尖锐的第二相,诸如Al5FeSi、Al8FeMg3Si6、Al8FeMg3Si5等,在变形加工过程中这些相易形成应力集中。这些问题削弱了2219铝合金的加工性能,严重时甚至导致出现裂纹等缺陷,而且有些问题即使经过变形加工依然存在,严重地制约了2219铝合金变形件最终的服役性能。随着2219铝合金铸锭规格的逐渐增大,上述问题的严重程度逐渐加剧。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包括提供一种2219铝合金铸锭的退火方法,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包括提供一种制备方法包括上述退火方法的2219铝合金变形件。
本申请可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2219铝合金铸锭的退火方法,将2219铝合金铸锭至少进行以下退火操作:于180-240℃的条件下保温4-6h,再于450-480℃的条件下保温8-12h,再于515-535℃的条件下保温18-30h。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2219铝合金铸锭升温至180-240℃的第一升温速率为40-60℃/h。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180-240℃升温至450-480℃的第二升温速率为90-120℃/h。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450-480℃升温至515-535℃的第三升温速率为90-120℃/h。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2219铝合金铸锭的直径为400-800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2219铝合金铸锭的直径为483-533mm,退火包括:于200℃的条件下保温4.5h,第一升温速率为50℃/h,再于460℃的条件下保温9.5h,第二升温速率为100℃/h,再于525℃的条件下保温24h,第三升温速率为10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22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