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尿液计量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0459.0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孙融;阮永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镇江市妇幼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A61B5/20 | 分类号: | A61B5/20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徐永雷 |
地址: | 212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尿液 计量器 | ||
本发明涉及尿液计量器,包括上盖和底座,上盖与底座活动连接;上盖上表面安装有显示屏,上盖内安装有流速测量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和电源,显示屏、流速测量传感器和存储器分别与处理器连接,电源与显示屏、流速测量传感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连接供电,流速测量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上盖的底面且正面朝下,上盖的底面上开设有导尿管卡槽,导尿管卡槽与流速测量传感器的感应端位置对应;底座内部设有腔室,腔室底部安装有称重台,称重台通过导线与处理器和电源连接,称重台上放置有集尿箱,集尿箱侧壁靠近顶部的部位设有用于对接导尿管的接头。本发明可以精确方便地统计患者每小时尿量、24小时总尿量和尿液流速数据,利于判断患者病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量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尿液计量器,属于医用器械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内科、外科插导尿管的患者来说,通常需要统计其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总尿量,通过这些统计数据,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体液动态平衡和心肾功能的状态,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目前导尿后使用带有容量刻度的引流袋收集尿液,但引流袋的容量刻度不准确,与实际数据相差较大。有些医疗单位使用容器来收集和测量尿液量,即让患者排尿到容器中,再将容器中的尿倒入有刻度的量瓶中进行测量,但这样的方法既不方便也不卫生,使用后还要终末消毒,增加了护士工作量,而且对于每小时尿量少的患者也无法实现精确统计。更重要的是,上述的方法无法统计尿液流速这一数据,而这个数据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尿液计量器,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不仅可以精确方便地统计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总尿量,而且可以统计尿液流速数据,从而更加有利于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的病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尿液计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上盖的上表面安装有显示屏,上盖内安装有流速测量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和电源,所述显示屏、流速测量传感器和存储器分别与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源与显示屏、流速测量传感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连接供电,所述流速测量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上盖的底面且正面朝下,所述上盖的底面上开设有导尿管卡槽,所述导尿管卡槽与流速测量传感器的感应端位置对应;所述底座内部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底部安装有称重台,所述称重台通过导线与处理器和电源连接,称重台上放置有集尿箱,所述集尿箱侧壁靠近顶部的部位设有用于对接导尿管的接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侧壁开设有便于取放集尿箱的取放口,所述取放口的侧边通过销轴枢接有门板,门板上安装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尿箱采用透明材质制成,集尿箱侧壁设有刻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口,所述腔室内壁上正对观察窗口的区域设置有白色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下表面的外周边沿处设有卡扣,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外周边沿处设有卡孔,上盖与底座相互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室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称重台放置于凹槽内并可活动取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称重台的上表面设有阶梯式环形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的锂电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显示屏、处理器、流速测量传感器、称重台以及集尿箱,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精确方便地统计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总尿量,而且可以统计尿液流速数据,从而更加有利于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的病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镇江市妇幼保健院),未经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镇江市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04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式车棚机构
- 下一篇:新型智能化主从机械手力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