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治疗湿疹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9301.6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周正凤;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洱淞茂滇草六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K9/16;A23F3/34;A61P17/00;F26B3/06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姜开远 |
地址: | 665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治疗 湿疹 用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治疗湿疹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该代用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茯苓15‑25份,紫苏7‑15份,甘草3‑6份,以及黄精7‑15份、橘皮10‑20份、薏苡仁10‑20份、罗汉果10‑20份或重瓣红玫瑰3‑10份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代用茶的制备方法是将各原料分别粗碎,过6‑10mm的筛网后,加入一定量水混合后干燥再进行超微粉碎,将得到的超微粉混匀得到混合粉,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制成软材;软材于制粒机中制粒,最后将制好的颗粒进行热风循环干燥即得。本发明制备的辅助治疗湿疹的代用茶从湿疹内因上调节人体机理,各组分协调作用于人体,达到标本兼治湿疹的目的。本代用茶由药食同源的植物组成,成分稳定不易结块变质,易冲泡,温和无副作用,有益成分更益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治疗湿疹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学认为,湿疹病因主要是内有心火,脾湿为患,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夹攻而为病。由于心经有热,或情志所伤,性情急躁,心绪烦扰,气郁化火。心主火,主血脉,心火内盛,血分有热;或饮食不节,嗜饮茶酒、辛辣鱼腥及动风发物,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又遭风湿热邪侵袭于肌肤,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
目前湿疹治疗方式包括内用治疗和外用治疗,内用治疗多是以内服抗组胺药物为主,外用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治疗为主,而这些方法大多只可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且易产生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
代用茶是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制备得到,采用类似茶叶的饮用方式,无需煎煮即可使人体吸收原料中有益成分。因此,代用茶的制备不仅需达到易于冲泡的目的,又需使原料中有效成分能够被人体易吸收。而现有技术中,代用茶大多是将原料直接粉碎制得,未经炮制,因而冲泡后有益成分难溶出,不易被人体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易吸收的辅助治疗湿疹的代用茶,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治疗湿疹的代用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辅助治疗湿疹的代用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茯苓15-25份,紫苏7-15份,甘草3-6份,以及黄精7-15份、橘皮10-20份、薏苡仁10-20份、罗汉果10-20份或重瓣红玫瑰3-10份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代用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粉碎—混匀—制粒—干燥工序,具体方法如下:
1)原料粉碎:将各原料分别粗碎,过6-10mm的筛网。
2)干燥:往粗碎后的原料中加入一定量水混合后干燥;
3)超微粉碎:将步骤2干燥得到的物料进行超微粉碎得到超微粉;
4)混合:将超微粉混匀得到混合粉,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制成软材;
5)制粒:将软材于制粒机中制粒;
6)干燥:将已制好的颗粒进行热风循环干燥即得。
本代用茶以茯苓为君药,其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以橘皮为臣药,其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以薏苡仁为臣药,其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以紫苏为臣药,其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以罗汉果为佐药,其性味甘,凉。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的功效。以黄精为佐药,其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以玫瑰花为佐药,其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以甘草为使药,其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洱淞茂滇草六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普洱淞茂滇草六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9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