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异性结合IFN-γ的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8237.X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楼建荣;杨翔;谢桂华;黄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雷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24 | 分类号: | C07K16/24;G01N33/68;G01N33/577;C07K14/57;C07K1/14;A61K39/395;A61P29/00;A61P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诺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4 | 代理人: | 许飞;黄国亮 |
地址: | 51052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异性 结合 ifn 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特异性结合IFN‑γ的抗体及其应用。抗体包括至少一个包含三个CDR的重链可变区和至少一个包含三个CDR的轻链可变区,重链可变区的HCDR1序列为SYWIH,HCDR2序列为AIDPSDSYTMHNEKFKD,HCDR3序列为GRLDY;轻链可变区LCDR1序列为KSSQSLLDSDGETYLN,LCDR2序列为LVSKLDS,LCDR3序列为WQNTHSPRT。本发明的特异性结合IFN‑γ抗体是针对真核表达的IFN‑γ抗原筛选出的,可应用于进行所有关于人的IFN‑γ的检测,抗体的特异性较高,可以开发成为IFN‑γ检测试剂、吸附剂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异性结合IFN-γ的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γ-干扰素是一个重要的能行使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其在一系列炎症反应中,可由许多的细胞分泌,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并且在CAR-T细胞回输治疗过程,高度增殖的T细胞会引起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RS),血液中的IFN-γ、TNF-α、IL-6等细胞因子会明显升高,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对γ-干扰素的检测在生物医学的科研中,体外诊断中都具有重大意义。IFN-γ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学检测指标,其免疫学检测是在特异性抗IFN-γ抗体的基础上对样本中的IFN-γ定性定量分析。
结核病作为一种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慢性传染病,作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其已然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IGRAs(γ-干扰素释放试验)作为国际最新的用于结核杆菌感染的体外免疫诊断方法,其原理主要是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后,使T淋巴细胞转化为记忆T淋巴细胞,当人体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后,会迅速产生效应T淋巴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其中γ-干扰素是最关键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外用分枝杆菌特异抗原刺激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若其中含有记忆T淋巴细胞,就会分泌大量IFN-γ细胞因子,测定分离至全血或单个核细胞的IFN-γ释放水平,可以判断是否有结核杆菌感染。γ-干扰素释放试验克服了结核菌素试验(TST)的不足,其采用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记忆T淋巴细胞,使其释放IFN-γ细胞因子,这些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不仅可区分卡介苗接种(BCG)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还可用于肺外结核检测。
现有技术中制备的抗IFN-γ抗体大多为使用多肽或原核表达的抗原筛选的抗体,检测效果不佳,特异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特异性结合IFN-γ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
一种特异性结合人IFN-γ的抗体,包括至少一个包含三个CDR的重链可变区和至少一个包含三个CDR的轻链可变区,
重链可变区的HCDR1序列为SYWIH,HCDR2序列为AIDPSDSYTMHNEKFKD,HCDR3序列为GRLDY;
轻链可变区LCDR1序列为KSSQSLLDSDGETYLN,LCDR2序列为LVSKLDS,LCDR3序列为WQNTHSPRT。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恒定区序列包含HFR1~HFR4中的至少一条,其中:
HFR1:QVQLQQPGAELVKPGASVRMSCKASGYTFT;
HFR2:WVKQRPGQGLEWIG;
HFR3:KATLTVDASSNTAHMQLSGLTSEDSAVYYCTA;
HFR4:WGQGTTLTVS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雷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雷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82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脸关键特征点检测装置、方法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多源数据查询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