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通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742.2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赵甲;顾兆林;罗昔联;周典;孟祥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5/00;F24F13/30;F24T10/15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杨燕珠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通风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通风装置,涉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地下空间难以产生足够的热量供地上建筑使用,导致目前对小型地下空间的利用不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建筑通风装置包括管廊和换热机构;管廊埋于地下,且管廊的一端与建筑物外界的大气连通,管廊的另一端与建筑物的内部连通;换热机构的下部埋于管廊下方的深层土壤,换热机构的上部伸入管廊的内腔,以使深层土壤与管廊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本申请提供的建筑通风装置能够使小型地下空间能够产生更多的热量来满足地上建筑使用,进而能够促进对小型地下空间的合理高效利用,实现节能、舒适、环保的多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埋管与地下廊道相结合的建筑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地域范围与人口的迅速增长,地下车库、地下交通、地下商业街、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也相继出现在各大城市。开发并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开拓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改善交通运输能力与效率。
目前,部分学者尝试探索将城市综合管廊或者地下交通轨道的中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从而充分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变高耗能的使用方式,促进能源二次利用。但是,由于200m以下长度的小型地下空间产生的热量较少,难以满足地上单幢楼房、商场等地上建筑,导致目前对小型地下空间的利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建筑通风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地下空间难以产生足够的热量供地上建筑使用,导致目前对小型地下空间的利用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通风装置包括管廊和换热机构;所述管廊埋于地下,且所述管廊的一端与建筑物外界的大气连通,所述管廊的另一端与所述建筑物的内部连通;所述换热机构的下部埋于所述管廊下方的深层土壤,所述换热机构的上部伸入所述管廊的内腔,以使深层土壤与所述管廊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换热器、地埋管和循环泵;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管廊的内腔;所述地埋管埋于所述管廊下方的深层土壤,且所述地埋管的两端伸入所述管廊的内腔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地埋管,能够使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地埋管内的热交换介质循环流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的顶部靠近或抵接于所述管廊的内壁顶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换热机构沿所述管廊内的空气流通方向阵列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筑通风装置还包括防雨罩,所述防雨罩设置于地表,并遮盖所述管廊的与所述建筑物外界的大气连通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筑通风装置还包括格栅风口,所述格栅风口位于所述防雨罩内,并安装于所述管廊的与所述建筑物的外界大气连通的端口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筑通风装置还包括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设置于所述管廊内,并靠近所述管廊的与所述建筑物连通的端口处,能够对所述管廊内的空气加压后送入所述建筑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筑通风装置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管廊的与所述建筑物的内部连通的端口处,所述管廊内的空气流经所述冷却器后进入所述建筑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廊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段、换热段和出气段;所述进气段的远离所述换热段的端口与所述建筑物外界的大气连通,所述出气段的远离所述换热段的端口与所述建筑物的内部连通;所述换热机构的上部伸入所述换热段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筑通风装置还包括维修梯,所述维修梯设置于所述进气段和/或所述出气段的内壁。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