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角膜基质内人工角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721.0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1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宏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14 | 分类号: | A61F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 代理人: | 刘晓晖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膜 基质 人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膜基质内人工角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干态硅水凝胶模胚的制备:将硅水凝胶单体聚合为干态硅水凝胶模胚;车削成型:将干态硅水凝胶模胚固定在数控车床上,依次车削出人工角膜的前板和光柱部,前板曲率半径与角膜前表面一致,且前板中央区域厚,周边部逐渐变薄;抛光、水合:再将人工角膜前板前表面和光柱部后表面抛光,充分水合软化,形成胶态人工角膜。本发明的人工角膜植入患者角膜组织层间,在人工角膜表面覆盖了一层自体或异体板层角膜组织,手术后患者角膜表面没有人工角膜与患者角膜的交界,避免了手术后渗漏和人工角膜脱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角膜基质内人工角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角膜是位于眼球最前端的一层透明薄膜,中央厚度平均520-540微米,对眼球起保护作用,并为眼球提供大部分屈光力。由于角膜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极易受到机械外伤、热烧伤、化学烧伤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角膜还可能出现先天遗传性或发育性异常,致使角膜发生病变,使透明的角膜变得混浊而导致患者失明。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因角膜病致盲患者近6000万人,我国有近500万人,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治愈,但由于捐献角膜极为匮乏致使大部分患者得不到角膜移植手术而无法复明。
近20多年来,利用高分子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主要原料制造的人工角膜的出现及人工角膜植入手术的进步为角膜病盲人的复明带来了新的希望。迄今为止,人工角膜主要有波士顿人工角膜(美国)、AlphaCor人工角膜(澳大利亚)、米赫人工角膜(俄罗斯)和Osteo-Odonto人工角膜(意大利)等种类,其中以波士顿人工角膜疗效最好,应用最广泛。尽管波士顿人工角膜是目前评价最高的一款人工角膜,但它需要一片细胞活性好,可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捐献人角膜做为组件才能植入患者。由于捐献的人角膜本身就极为匮乏,这一缺陷严重限制了波士顿人工角膜的应用。
而且,目前所有的人工角膜都难于克服一个至关重要的缺陷,即人工角膜材料组织相容性差,移植后不能与患者的角膜组织愈合,导致手术后期手术创口渗漏、人工角膜脱出和感染。
因此,保证人工角膜植入后期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是避免人工角膜与患者角膜之间创口渗漏和人工角膜脱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人工角膜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角膜基质内人工角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人工角膜植入后的创口渗漏和人工角膜脱出的问题,而且,它的植入不需要捐献人角膜或仅需要细胞活性较差的捐献人角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角膜基质内人工角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干态硅水凝胶模胚的制备:将硅水凝胶单体聚合为干态硅水凝胶模胚;
(2)车削成型:将干态硅水凝胶模胚固定在数控车床上,依次车削出人工角膜的前板和光柱部,前板曲率半径与角膜前表面一致,且前板中央区域厚,周边部逐渐变薄;
(3)抛光、水合:再将步骤(2)制得的人工角膜前板前表面和光柱部后表面抛光,充分水合软化,形成胶态人工角膜。
步骤(2)中,所述人工角膜前板中央厚度70-100微米,周边部逐渐变薄,直径5-8mm。
步骤(2)中,所述人工角膜光柱部直径3-6mm,长度4-6mm。
步骤(2)中,也可以通过旋转成型或铸模成型法等方法制作人工角膜。
步骤(1)中,模胚材料也可以采用矽水胶、水凝胶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材料。
步骤(1)中,干态硅水凝胶模胚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宏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宏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