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白度高强度的透光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7321.X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钟保民;林锦威;徐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4 | 分类号: | C04B35/14;C04B35/622;C04B35/626;C04B35/63;C04B41/89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朱培祺;单蕴倩 |
地址: | 52803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白度高 强度 透光 陶瓷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白度高强度的透光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比,该透光陶瓷砖的砖坯包括以下原料:13‑20份广东黑泥、8‑15份钠长石、10‑20份钾钠长石、5‑10份石英、5‑10份滑石、10‑30份钽铌矿尾沙、2‑10份羟基磷酸钙、5‑10份硅灰石和0.2‑2份碳酸锶,其制备方法为(1)将原料共同投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球磨至细度为325目筛余小于或等于0.05,得到浆料;(2)将浆料喷雾造粒得到粉料,将粉料压制成型,得到砖坯;(3)在砖坯表面施釉,烧成,抛光打蜡,得到透光陶瓷砖。本发明所制备的透光陶瓷砖的白度65度、透光率35%、强度≥38MPa,具有高白度、高透光率和高强度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白度高强度的透光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砖是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原料,经成型、烧结等工艺生产的板状或块状陶瓷制品,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构筑物的墙面和地面。普通的陶瓷砖生产所采用的原料中杂质比较多,造成陶瓷内杂质和微小气孔多,杂质会吸收光,且杂质和微小气孔对光均具有散射作用,因此普通陶瓷砖一般不具有透光性,装饰效果差。随着人们需求和市场的发展,人们对陶瓷砖的功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陶瓷砖的装饰效果,具有一定透光性的陶瓷砖可以在灯光的作用下产生通透和变幻的效果已经成为各大陶瓷厂行家研发的热点。
目前,现有技术中也有关于透光陶瓷砖的配方和制备方法,虽然根据这些配方和方法制备出来的透光陶瓷砖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但存在陶瓷砖产品白度低、强度低或透光效果较差的问题,很难实现高白度、高强度和高透光率的特点。如现有的一些透光陶瓷砖虽然透光性好,但是强度低,陶瓷承重力低,不适用于铺贴于底板上。而申请号为201710218277.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光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透光陶瓷砖的强度问题,所获得的产品的强度符合陶瓷砖要求且白度可达到66度,但是大大降低了产品的透光率,仅为0.98%~1.25%,透光效果较差,致使产品的装饰效果差,达不到人们对陶瓷砖透光性能和装饰效果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白度高强度的透光陶瓷砖,通过CaO与F在高温烧成时生产CaF2,使陶瓷砖具有透光效果好的特点,且通过调整配方和制备方法,使所制备陶瓷砖具有高强度和高白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白度高强度的透光陶瓷砖的制备方法,通过降低砖坯泥浆和粉料的细度,提升抛光光泽度,进一步提升陶瓷砖的透光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白度高强度的透光陶瓷砖,按重量比,该透光陶瓷砖的砖坯包括以下原料:13-20份广东黑泥、8-15份钠长石、10-20份钾钠长石、5-10份石英、5-10份滑石、10-30份钽铌矿尾沙、2-10份羟基磷酸钙、5-10份硅灰石和0.2-2份碳酸锶。
进一步的,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透光陶瓷砖的砖体坯料的化学成分包括:55%-68%的SiO2、14%-18%的Al2O3、0-0.4%的Fe2O3、0-0.2%的TiO2、1%-5%的CaO、0-1%的MgO、1%-3%的K2O、1%-3%的Na2O、0.1%-1.5%的F、0.1%-1.5%的SrO和5%-10%的烧失。
进一步的,所述羟基磷酸钙和所述碳酸锶的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述石英的粒径小于0.6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广东黑泥、所述钠长石、所述钾钠长石、所述滑石、所述钽铌矿尾沙和所述硅灰石的粒径均小于10毫米。
进一步的,按重量比,所述广东黑泥的含沙量小于8%。
进一步的,所述透光陶瓷砖的砖坯的厚度为小于或等于1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3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