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辅助LCC降解PET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7209.6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4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宗敏华;吴有权;娄文勇;郭泽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8 | 分类号: | C12N9/18;A62D3/02;A62D10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辅助 lcc 降解 pet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辅助LCC降解PE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角质酶、PET固体加入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升温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结束后进行保温处理,得到反应液,灭酶处理,完成超声辅助LCC降解PET的过程。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利用超声手段快速简单的加速降解PET,相比于未超声辅助,降解24h后,TPA浓度是未超声辅助的1.21倍。且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材少,降解效率高,无化学污染,环境友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ET的降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辅助LCC降解PET的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是一种由碳和氢聚合而成的材料,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广泛应用于工业上。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球塑料产量达到3.59亿吨,平均每秒就卖出二十万个塑料瓶,然而只有9%被重新回收利用。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是最重要的热塑性塑料之一,相比于其他传统材料(如木材、混凝土和金属),PET拥有许多显著的优势,如不易断裂,轻便,耐腐蚀等。然而,在PET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固体废弃物的堆积,PET占据了城市固体垃圾的很大一部分,一旦处理不当,便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和环境问题,比如地下水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火灾和人体疾病等。目前处理废弃PET的主要方法有填埋、焚烧、再生造粒和热解,其中不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而再生造粒和热解等方法所需反应条件苛刻,工艺成本高昂等。因此,寻找绿色的降解方法迫在眉睫!
近年来,利用生物法降解PET塑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实质是利用酶降解塑料.生物降解法具有反应条件相对温和、环境绿色友好的优点,降解后得到的产物能够被回收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认为是最理想的PET废弃物处理方法。2016年,Yoshida等从废弃PET回收点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可消化分解PET的细菌-坂井艾德昂菌(Ideonellasakaiensis)。如图1,该菌首先分泌PET水解酶(PETase)将PET降解成对苯二甲酸甲基-2-羟乙酯(MHET),再将MHET转运入体内,并在MHET水解酶(MHETase)的作用最终降解为单体对苯二甲酸(TPA)和乙二醇(EG)。此后,科学家又陆续报道了多个性能不同的PET降解酶.其中,叶分支堆肥角质酶(LCC)经过两步级联催化,可以将PET直接降解为TPA和EG单体,因此利用LCC来生物降解PET具有很大潜能。
LCC(EC 3.1.1.74)属于丝氨酸水解酶家族,具有典型地丝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催化三联体,来源于不同细菌的角质酶水解PET的活性大相径庭,但是都很低。超声波是一种频率为20kHz~106kHz的机械波,它可以加速某些化学反应,如促进化学物质的水解效率.超声广泛应用于辅助天然产物的提取、脂质的催化酯化和酯交换、食品加工、以及生化工程/生物技术如生物废水处理和生物修复。然而,应用超声波辅助生物降解PET却未见报道。
文献(An engineered PET depolymerase to break down and recycle plasticbottles)通过对LCC的分子改造,来提升LCC的活性和热稳定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没有采用物理的方法(如超声)来进一步加大LCC降解PET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辅助LCC降解PET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辅助LCC降解PET的方法,通过与未超声辅助的相比,超声辅助提高了LCC降解PET的效率,可以加速LCC降解PET。)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超声辅助LCC降解PET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角质酶、PET固体加入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升温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结束后进行保温处理,得到反应液,灭酶处理,完成超声辅助LCC降解PET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液的pH值为7.5-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