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旋转挤压的成形机构及其仿手工自动包馅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020.7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请井正;水野博斗;李睿;王成;徐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亚自动化设备(大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C9/06 | 分类号: | A21C9/06;A21C11/1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徐华燊;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旋转 挤压 成形 机构 及其 手工 自动 包馅机 | ||
一种双层旋转挤压的成形机构及其仿手工自动包馅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旋转挤压的成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背板上的双层具有独立驱动的旋转挤压夹块组,其中,内层旋转挤压夹块组通过内层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挤压控制包馅类食品面皮的捏合,一次性完成面皮的局部捏合封边、馅囊肚的预成形及面皮表面夹痕的预成形;外层旋转挤压夹块组通过外层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挤压控制包馅类食品馅囊肚的成形;挤压成形时,先驱动内层旋转挤压夹块组对包馅类食品进行预成形,再驱动所述外层旋转挤压夹块组将预成形好的馅囊肚及面皮表面夹痕完成最终成形并排除馅囊肚中多余的空气。本发明可完全取代现有手工包馅类食品的传统包制形式,成形后的包馅类食品形状与手工包制的形状相似度极高,大大节省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旋转挤压的成形机构,用于仿手工包馅类食品的成形,以及应用该成形机构的仿手工自动包馅机。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手工包馅类食品渐渐退出市场舞台,被机器替代。但手工包馅类食品的外形,内馅饱满度,面皮与馅料的贴合性,始终是机器包制所不能企及的,这也是广大研发人员研发考虑的重点,手工包馅类食品常见的有饺子、包子等。
现以包饺机为例,现有自动包饺机的成形装置多采用水平直接一次合模的方式来实现合模动作,这种合模方式会存在合模不彻底,且成型度不高的问题,当内馅汤汁含量较多时,由于挤压力过大容易发生馅料溅出的情况,或者挤压力过小或挤压行程过小,使胶肚内馅囊中留存较多空气未排除,在后续的处理中容易发生破皮现象;另外,成品在食用时,影响口感。
目前,市面上的自动包饺机还有多行程合模成形结构,其方案是在一侧成形板上设置多个相互作用的挤压结构,通过挤压结构之间的旋转挤压在饺肚上形成凸筋。此种结构会存在多个挤压结构共同作用于饺肚表面,由于多点同时挤压会出现挤破或凸筋不明显的问题,饺子成品率一般,且影响外观美观度。有的设备还采用柔性成形模具,其方案是采用柔性成形材料制作凹腔,在凹腔内设置筋槽,主要采用柔性材质克服刚性材质对馅料囊的破坏,通过具有筋槽的凹腔将包馅食品成形,更接近手工食品的形状,然而这种柔性成形模具同样存在成形方面的缺陷,由于柔性成形模具的一次合模,并不能够给包馅类食品表面带来足够深度及定型程度的挤压凸筋,在后续的操作中会导致凸筋消退,产生空腔,不但容易出现破皮的问题还影响美观及成品的口感。
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款符合手工标准乃至仿形手工包馅类食品的成形机构及包馅机,用以解决目前包馅类食品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形机构成形不持久、馅囊肚内容易残存空气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层旋转挤压的成形机构及其仿手工自动包馅机。本发明主要利用具有独立驱动的双层旋转挤压结构的成形机构对包馅类食品进行成形,内外双层挤压夹块先后对面皮挤压,先排除馅囊肚内的空气,形成预夹痕,然后再进行最终成形,从而起到夹痕清晰美观且持久,包馅类食品内馅饱满口感极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双层旋转挤压的成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背板上的双层具有独立驱动的旋转挤压夹块组,其中,双层结构为依次设置的内层旋转挤压夹块组和外层旋转挤压夹块组,所述内层旋转挤压夹块组通过内层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挤压控制包馅类食品面皮的捏合,一次性完成面皮的局部捏合封边、馅囊肚的预成形及面皮表面夹痕的预成形;外层旋转挤压夹块组通过外层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挤压控制包馅类食品馅囊肚的最终成形;挤压成形时,先驱动所述内层旋转挤压夹块组对包馅类食品进行预成形,再驱动所述外层旋转挤压夹块组将预成形好的馅囊肚及面皮表面夹痕完成最终成形并排除馅囊肚中多余的空气。
进一步地,松弛状态下,所述内层旋转挤压夹块组各夹块之间的间隔空间Ⅰ与所述外层旋转挤压夹块组各夹块之间的间隔空间Ⅱ在水平面上正投影的中心线重合/或内层中心线与外层中心线以枢转挤压点为端点呈一定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亚自动化设备(大连)有限公司,未经东亚自动化设备(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0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