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象观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6901.7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5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周一飞;彭琦;王彤;李涛;廖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两江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W1/02 | 分类号: | G01W1/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象 观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象观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待观测区内的待处理信息;步骤2:针对待处理信息进行边缘计算,并整合成数据包;步骤3:将所述数据包通过低轨卫星星座发送至数据中心;步骤4:数据中心就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挖掘,形成综合气象预报并发布,通过本发明的利用,能够实现解决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在偏远地区通信能力有限,海量气象观测终端接入系统的能力缺乏,因数据拥塞导致传输时延大、传输带宽有限和数据易丢失等问题,并释放数据处理中心算力,从而提升强对流等及时数值预报服务能力,可实现全天候、精细化气象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象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象观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偏远地区或者没有通信网络覆盖地区,气象监测能力欠缺,气象观测和气象服务无法开展和部分气象观测站因处于高山区域、河流沿线,以及广阔海洋等地面通信网络覆盖能力较弱的区域,而造成气象观测数据收集传输和分发时效高于分钟级、网络带宽承载压力大等问题。随着人类活动涉足这些通信盲区的范围越来越大,且频次越来越多,对这些通信盲区的气象观测和气象服务越来越必不可少。
且目前对于发生突然、变化迅速的强对流天气等观测、预报的手段相对薄弱,基于位置、用户和场景的天气、影响和风险气象服务中所需的大数据量、高并发处理的基础气象服务数据的采集、传输都需要较大的网络和处理资源支持,而想快速形成对应的气象服务并进行及时发布于受众对象更是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象观测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解决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在偏远地区通信能力有限,海量气象观测终端接入系统的能力缺乏,因数据拥塞导致传输时延大、传输带宽有限和数据易丢失等问题,并释放数据处理中心算力,从而提升强对流等及时数值预报服务能力,可实现全天候、精细化气象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象观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待观测区内的待处理信息;
步骤2:针对待处理信息进行边缘计算,并整合成数据包;
步骤3:将所述数据包通过低轨卫星星座发送至数据中心;
步骤4:数据中心就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挖掘,形成综合气象预报并发布。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待处理信息包括待观测区域内的多源气象信息、设备状态信息、设备的位置信息。
优选的,所述多源气象信息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风向、风速、大气压、能见度、位移观测、视频数据。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4中,针对于所述数据包进行分析、挖掘时,还包括输入路径控制步骤,所述输入路径控制步骤包括:数据中心接收所述数据包后,获取设备的位置信息;结合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数据中心位置信息,判定地面移动通行网络覆盖情况;根据地面移动通行网络信号情况,控制数据包传输出路径:若地面移动通行网络信号情况满足通信需求,关闭信号沿低轨卫星星座传输的传输路径,开启地面移动通行网络信号传输路径,实现信号沿地面移动通行网络的传输。
优选的,还包括步骤5:将所述数据中心发布综合气象预报,发布至接收端,实现气象动态的实时反馈。
优选的,所述综合气象预报发布途径包括第一路径以及第二路径;所述第一路径是将所述综合气象预报发送至低轨卫星星座,并由低轨卫星星座发送至接收端;所述第二路径是直接采用地面移动通行网络实现信号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两江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两江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6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种头、点火装置以及炊具
- 下一篇:一种面向黑颈鹤栖息地需求的再造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