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用快干银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6770.2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7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沈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玖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22 | 分类号: | H01B1/2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闫亚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发热 快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用快干银浆,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金属银粉35‑40份、高分子树脂10‑15份、二价酸酯10‑20份、快干溶剂10‑20份、助剂0‑5份;其中,所述金属银粉为片状银粉,所述片状银粉的平均粒径为2‑5μm;所述快干溶剂为二价酸酯和乙酸丁酯的混合溶液。该银浆固化速度快,导电性极佳且稳定,降低了银浆的使用量,还具有良好的附着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浆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用快干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发热膜的制备过程中,石墨烯导电基材上一般需要通过涂布银浆与电极连接,涂覆银浆后的石墨烯发热膜需要进行烘干固化处理,在烘干处理过程中,由于常用的基材如PET材质的烘干条件要求最高温度不超150℃,而且银浆中所用的溶剂为二价酸脂,沸程在196-225℃之间,因此,目前工艺中涂覆银浆后的石墨烯发热膜的烘干时间需要5分钟,然而,现有的石墨烯发热膜的生产产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工厂往往通过增加产线的方式以满足出货量,这就导致整体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且为了保证最终制备的石墨烯发热膜的导电性,现有技术中,石墨烯导电基材消耗银浆量为0.8克/米,经统计一条月均产能为50000米的生产线,需要消耗银浆40千克,银浆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用快干银浆,该银浆固化速度快,导电性极佳且稳定,降低了银浆的使用量,还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石墨烯发热膜用快干银浆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用快干银浆,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金属银粉35-40份、高分子树脂10-15份、二价酸酯10-20份、快干溶剂10-20份、助剂0-5份;
其中,所述金属银粉为片状银粉,所述片状银粉的平均粒径为2-5μm;
所述快干溶剂为二价酸酯和乙酸丁酯的混合溶液。
其中,所述金属银粉具体制备过程为:按硝酸银与硫酸亚铁的摩尔比为1:(1-2)的比例,将等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别加入至硝酸银、硫酸亚铁溶液中分散均匀,然后再将硫酸亚铁混合溶液加入至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室温下反应10-20min,即制得平均粒径为2-5μm的片状银粉。
本申请中制得的片状银粉粒径(2-5μm)小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片状银粉的粒径(8-10μm),随着片状银粉的粒径缩小,可增强片状银粉与片状银粉之间的搭桥导通率,提高阻抗优势(即成膜后电阻较小),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从而降低银浆中的银含量以及银浆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总用量相对于硝酸银的质量比为0.1-0.3。
其中,所述快干溶剂中二价酸酯和乙酸丁酯的体积比为1:(3-5)。
本申请中首先选用沸程为196~225℃的高沸点溶剂二价酸酯,其能够保证银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其干燥速度适中,为了提高银浆的干燥速度,另外将二价酸酯与沸程为126.5℃的乙酸丁酯混合,制成共沸溶剂,以提高银浆的固化速度。
其中,所述高分子树脂为氯醋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混合物。
氯醋树脂和聚酯树脂均可溶解于有机溶剂如酮、酯,溶解度非常好,高分子树脂同时具有氯乙烯的高韧性和抗腐蚀性以及乙酸乙烯的强粘性和可塑性,涂布过程无味、无嗅,涂布后呈透明状,化学稳定性高,而且树脂材料的热塑性使得涂层容易热封。
其中,所述助剂包括流平剂、分散剂和防沉降剂。
流平剂为聚丙烯酸酯、六偏磷酸钠或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分散剂为BYK110、BYK2025或BYK333;防沉降剂为聚乙烯蜡或聚酰胺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玖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玖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67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