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测定用水的循环降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6118.0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沈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宏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28B9/04;F28B11/00;F25D3/02;F25D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表面 上浆 含量 测定 循环 降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测定用水的循环降温装置,属于碳纤维的制造降温技术领域。一种碳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测定用水的循环降温装置,包括待降温主体,水斗内部下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碎冰轴,水箱前侧中部嵌设有控制箱,摇把后端穿过控制箱外壁延伸至内部并转动连接有L型固定架,L型固定架上方设有丝杆下侧圆柱端穿过L型固定架内部延伸至外部并套接有斜齿轮B,结构间的紧密配合,使其通过碎冰轴进行粉碎与水混合,使得水的温度在冰度,再通过空心柱进行输送,通过与冰结合的方式,进行降温,有效的提高了降温的效率,有效的避免了仅仅通过水来降温,导致水到达后侧的冷凝管时已带有热度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的制造降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测定用水的循环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除取决于纤维与树脂本身的性能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通过在碳纤维与基体树脂之间引入上浆剂,上浆剂类似桥梁,既改变了纤维表面的物理结构与化学特性,又促使纤维与树脂之间化学结合,在弥补原有组分缺陷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了纤维和树脂的优点,进而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目前,绝大多数生产厂家和应用单位仍采用索氏萃取法进行碳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的测定,索氏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纤维表面上浆剂能完全溶于某一溶剂来进行测定的。为提高萃取效率和保证萃取的充分性,萃取过程中,需对烧瓶中的丙酮、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进行水浴加热。为尽量减少有机溶剂挥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和对人体健康带来的伤害,需对冷凝管进行降温。
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1551048A的文献提供碳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测定用水的循环降温装置,该装置通过循环水槽的循环水槽出水口A经手动阀门A、循环水泵、管路A,管路A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接变频器控制循环水泵转速;循环水槽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虽然该装置有益效果较多,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该装置简单的通过水进行循环来降温,降温效果差,导致水到达后侧的冷凝管时已带有热度,且水循环的流速不能改变,导致在工作量较大的时候,不能更加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降温,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碳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测定用水的循环降温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测定用水的循环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一种碳纤维表面上浆剂含量测定用水的循环降温装置,包括待降温主体,所述待降温主体右侧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上方设有水斗,所述水斗内部上侧对称铰链有两个档门,所述档门上表面外端对称固设有两个弹簧,所述水斗内部下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碎冰轴,位于内侧的所述转轴右端穿过水斗内壁延伸至外壁并套接有传动齿轮A,所述水箱前侧中部嵌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外前侧下端设有摇把,所述摇把后端穿过控制箱外壁延伸至内部并转动连接有L型固定架,所述L型固定架上方设有丝杆下侧圆柱端穿过L型固定架内部延伸至外部并套接有斜齿轮B,所述控制箱内壁后侧设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内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控制箱内部上侧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套接有传动齿轮B,所述传动齿轮B前侧连接固定有双凸轮,所述双凸轮下侧内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杆A,所述活动杆A下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圆周外壁后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双头滑块,所述支撑杆下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杆B,所述活动杆B下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活塞。
优选地,所述传动齿轮A圆周外壁啮合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圆周外壁下端穿过水箱上壁延伸至控制箱内部并与传动齿轮B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摇把后端穿过L型固定架内部延伸至外部并套接有斜齿轮A,所述斜齿轮A与斜齿轮B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弧形槽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与双头滑块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宏,未经沈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61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吸气速率环保型吸氢吸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