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5724.0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2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俭;徐鹏;李涛;张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3;B60L58/27;B60L58/26;H01M10/663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何全陆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整车 管理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设置空调补充制热回路;空调循环回路中设置电池换热器,电池换热器的换热器件设置在电池循环回路中;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分别通过电机电控四通换向阀及暖风芯体三通阀与电池循环回路及空调补充制热回路连接;空调补充制热回路通过电池循环三通阀与电池循环回路连接;发动机循环回路通过两个PTC三通阀与空调补充制热回路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各工况下发动机及电机电控热量的综合利用和能量的合理分配,提升了整车能量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整车能耗,提高了整车续航里程,达到了优化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热管理方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热量管理与控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本发明还涉及该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其中一个方向被广泛应用。混合动力汽车由发动机和车载电池组共同提供动力系统,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利用外界电源进行充电,具有较长的纯电动续驶里程,必要时可以在混合动力模式下工作,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但是,由于零件多、结构布置复杂、行车过程中的工况变化大,使得混合动力汽车工作过程中,对散热系统要求较高。冬季纯电模式工作时电池和乘员舱经常采用PTC获得热量,则会导致续航里程大幅下降;总是采用纯发动机模式行驶利用发动机获得热量又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为改进现有技术方案下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热管理方案,用以优化整车热量分配,提高续航里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优化整车热量分配和利用,提高续航里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循环回路、发动机循环回路、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及电池循环回路;
所述的热管理系统设置空调补充制热回路;所述的空调循环回路中设置电池换热器,所述的电池换热器的换热器件设置在电池循环回路中;所述的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分别通过电机电控四通换向阀及暖风芯体三通阀与电池循环回路及空调补充制热回路连接;所述的空调补充制热回路通过电池循环三通阀与电池循环回路连接;所述的发动机循环回路通过两个PTC三通阀与空调补充制热回路连接。
在所述的空调循环回路上设置压缩机、舱外换热器和舱内换热器,所述的压缩机通过空调四通换向阀连接到空调循环回路中。
在所述的舱外换热器一端的管路上设置并联连接的舱外换热截止阀和舱外换热电子膨胀阀。
在所述的舱内换热器一端的管路上设置并联连接的舱内换热截止阀和舱内换热电子膨胀阀。
在所述的电池换热器一端的管路上设置电池换热电子膨胀阀。
在所述的电池循环回路上设有电池、电池循环水泵;所述的电池循环三通阀设置在电池循环水泵与电池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在所述的空调补充制热回路上设置PTC、暖风芯体和暖风水泵;所述的暖风水泵的进口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电池循环三通阀连接;所述的两个PTC三通阀分别设置在PTC两端的管路上。
在所述的发动机循环回路上设置发动机和发动机高温散热器;在所述的发动机一端的管路上设置机械水泵。
在所述的电机电控循环回路上,从所述的电机电控四通换向阀开始,依次设置电机电控冷却水泵、DC/DC、电机、MCU(微控制器)和电机电控散热器。
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控制方法按以下模式进行热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5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