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防霉的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5615.9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0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贵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贵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71/00;C08K9/10;C08K3/08;C08K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防霉 合成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防霉的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对环氧树脂进行开环操作,然后将三氯氧磷与苯酚生成的三芳基磷酸酯中的阻燃磷酸盐接枝到环氧基残基上,再将二维片层的石墨烯引入到环氧树脂分子主链上,使得环氧树脂本身具有阻燃效果;然后将改性纳米银均匀分散在集体中后引入柔性长碳链,对改性纳米银纤维的同时增加环氧树脂的韧性。本发明制备的抗菌防霉的合成树脂在保留环氧树脂本身特性和抗菌防霉的同时,增加了合成树脂的阻燃性和柔韧性,改善了环氧树脂本身质脆易燃的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防霉的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包装材料更加注重装饰作用,极少考虑到联系食品本身性质的功能性包装,现阶段,生鲜食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他的外包装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食品包装最基本的功能是将食品包装起来,让它和外界隔绝,阻止外界的微生物以及影响食品货架期的因素引入包装内部,保持食品包装内部的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从而使得食品可以在保质期内保持良好的品质;但是,外包装的基础功能已远远不能达到保护生鲜食品,防止它们变质的目的。
本申请制备的抗菌防霉的合成树脂在保留环氧树脂本身特性和抗菌防霉的同时,增加了合成树脂的阻燃性和柔韧性,改善了环氧树脂本身质脆易燃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防霉的合成树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防霉的合成树脂,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
35~45份的改性环氧树脂、10~15份的改性纳米银、5~10份的聚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2~3份的抗氧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是将二维片层的石墨烯引入预改性环氧树脂的分子主链上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预改性环氧树脂是三氯氧磷在路易斯酸氯化锰的催化下与过量的苯酚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盐酸,使得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开环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纳米银是纳米银通过溶胶-凝胶法对高温煅烧后活性炭进行包裹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化剂为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2,6-二叔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一种抗菌防霉的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预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三氯氧磷在路易斯酸氯化锰的催化下与过量的苯酚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盐酸,使得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开环制得预改性环氧树脂;
(2)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二维片层的石墨烯引入上述步骤(1)所得的预改性环氧树脂的分子主链上制得改性环氧树脂;
(3)改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为:纳米银通过溶胶-凝胶法对高温煅烧后活性炭进行包裹制得改性纳米银;
(4)抗菌防霉的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将35份步骤(2)所得改性环氧树脂、10份步骤(3)所得改性纳米银混合搅拌均匀,加入5份的聚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反应2h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2份的抗氧化剂,制得抗菌防霉的合成树脂。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1)中所述预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在500ml反应釜中加入三氯氧磷,加入搅拌子升温至60℃,反应2h后加入苯酚,使得三氯氧磷与苯酚的体积比为1:1.2~1:1.4,再加入路易斯酸氯化锰,使得三氯氧磷与路易斯酸氯化锰的质量比为1:0.1~1:0.3,封釜,通入氮气的条件下升高温度至120℃,恒温反应5h后,冷却至室温,制得中间产物备用;在反应釜中加入环氧树脂,使得三氯氧磷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3.4~1:3.7,升高温度至120℃,密封反应3h后制得预改性环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贵永,未经王贵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5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