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向日葵型智能太阳能茶叶烘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5379.0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
主分类号: | F26B9/02 | 分类号: | F26B9/02;F26B21/00;F26B25/18;F24S30/425;F24S5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赵秀英;衣秀丽 |
地址: | 36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向日葵 智能 太阳能 茶叶 烘房 | ||
本发明公开了茶叶烘干技术领域的一种向日葵型智能太阳能茶叶烘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房、镜片组、集热器、环境传感器、光度传感器、换热器、加热丝、主控制器和继电器;本装置具有光度和温湿度传感器,并且上方设置红外热射仪,主动监测被烘干茶叶的情况,在阳光太弱或没有阳光,并且温度达不到设定值时,系统就会根据需求启动辅助加热功能,若阳光太强或者温度超过设定值时,系统就会控制舵机调整镜子角度,降低烘干温度,最终实现全天候烘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烘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向日葵型智能太阳能茶叶烘房。
背景技术
影响茶叶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茶叶烘干,目前的茶叶烘干机主要结构定型已经多年,但技术方面的改进有限,有关研究也不多,并且耗能较大,并且容易产生较大的空气污染。
目前家庭作坊的茶农们大部分还是采用煤、木材为燃料进行以上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在色泽及香气上很依赖茶农的经验和手法,制茶效率低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
在安溪茶厂内,揉茶机、发酵桶、炒青机、烘干机,这些电机设备则很好地代替了传统加工工艺,工人们根据温度的设置,及手感、时间的把握不仅大大提升了制茶的效率,还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虽然机器制茶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但目前也非常依赖工人们的经验,通过深度了解得知,工人口中的“手感及时间的把握”其实就是茶叶在制作过程中的人为地控制茶叶的温度及湿度。另外,据数据统计,每加工一千克干茶,需耗能13.5MJ,安溪全年加工茶叶以2万吨计,即需耗柴30万吨,相当于51.6万亩森林面积,增加二氧化碳排放100000吨。而今,采用电机设备,每年这些茶量也需要耗电约0.75亿度。
近年来,人们从机械结构上和自动控制上提出了多项改进茶叶制作机械的措施,优化了茶叶制作设备的结构,能耗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简单的设温、定时功能也得到了实现,但是实现替代人工“感觉”及“经验”即对茶叶制作过程表面温度及湿度的智能调节控制还有一定的缺陷。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向日葵型智能太阳能茶叶烘房,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日葵型智能太阳能茶叶烘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向日葵型智能太阳能茶叶烘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房、镜片组、集热器、环境传感器、光度传感器、换热器、加热丝、主控制器和继电器;
所述烘干房由存放室以及其底部的功能底座组成,所述功能底座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底部设有通口,所述通口设有风机,所述空腔顶壁均匀开设有连通存放室的气孔;
所述集热器设在存放室的一侧面上,所述集热器与镜片组处于同侧;
所述环境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红外热射仪,所述环境传感器设在存放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存放室内温湿度,红外热射仪用于监控茶叶烘干程度,所述光度传感器设在存放室上,用于检测烘干房所在地光强度;
所述换热器包括有换热液泵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空腔内,所述集热器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水管与换热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换热液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水管与换热管的进水端口连接,所述换热液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三水管与集热器的出水口端连接;
所述加热丝设在空腔内,且位于换热管上侧,用于辅助加热;
所述镜片组包括多个角度可调反射镜片,所述角度可调反射镜片由舵机以及设在其上的镜子组成,舵机用于调整镜子角度以做到实时接收阳光照射,镜子用于将汇聚的阳光收集至集热器中;
所述环境传感器、光度传感器、舵机分别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通过一组继电器与加热丝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通过另一组继电器与风机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未经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53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料三通吹塑模具
- 下一篇:一体成型下料三通组件及其吹塑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