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装置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4732.3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0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沈良帅;张小刚;仝德华;许志豪;潘国瑞;张亚财;刘强;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尹凡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固结 沉降 生成 方法 装置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装置及介质的技术方案,包括:确定输入的岩土参数及岩土力学参数;根据计算指令,执行地基总沉降计算、地基总沉降计算及沉降补偿计算的一种或多种;生成表格计算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处理软土地基的计算效率,并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提高效和可靠的分析工具;采用表格计算的优点在于实现参数联动,便于计算优化和检查,使得数据展示更直观更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处理软土地基的计算效率偏低,在软土地基的计算过程中无法形成可视的计算书,同时无法结合现有的表格工具实现参数联动进行展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装置及介质,提高了处理软土地基的计算效率,并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提高效和可靠的分析工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地基总沉降计算、地基平均固结度计算及沉降补偿计算,其特征在于:根据输入的岩土基本参数,确定土层力学参数;所述地基总沉降计算包括:根据接收的地质断面图,确定接收的钻孔编号及沉降起点高程;根据土层性质及路基宽度综合确定分层总和法分层厚度,以及,根据输入的路基宽度以及初始附加荷载,计算地基总沉降;所述地基平均固结度计算包括:根据接收软弱土层竖向及径向的固结系数、输入排水板间距、排水板布置方式、排水板直径、排水板插板深度、板底以下软土层厚度、固结时间及附加应力比,计算地基平均固结度;所述沉降补偿计算包括:根据道路设计高程及道路软基处理荷载标准,将道路路基及路面结构层等效为堆载土方厚度。通过采用迭代法模拟施工逐级堆载过程,计算沉降补偿量,进而确定最终堆载厚度,指导现场施工;所述基总沉降计算、所述地基平均固结度计算及所述沉降补偿计算通过表格形式交互表示。
根据所述的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其中确定土层力学参数包括: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各个土层参数,执行录入,并可根据地勘钻孔自动生成对应的土层力学参数,其中所述土层及其对应的土层力学参数包括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的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其中地基总沉降计算通过e-p曲线、压缩模量及e-lgP方法中的任一种计算方式实现。
根据所述的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其中地基总沉降计算输入还包括:通过交互界面选取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土层及对应的土层力学参数,土层的选取顺序形成所述工程地质断面图。
根据所述的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其中地基总沉降计算还包括:所述有效排水直径根据所述排水板直径及所述排水板布置方式确定。
根据所述的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其中附加应力比通过将堆载简化为矩形面积上的均布荷载,将地基等效为半无限空间弹性体,采用布辛奈斯克解求解附加应力。
根据所述的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其中地基平均固结度包括竖向固结度计算、径向固结度计算及砂井底面以下的结度计算。
根据所述的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方法,其中堆载土方厚度的荷载包括中粗砂厚度、路基填方高度、路面结构层厚度及超载预压值及沉降系数,所述沉降系数可自定义设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处理软土地基的计算效率,并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提高效和可靠的分析工具;采用表格计算的优点在于实现参数联动,便于计算优化和检查,使得数据展示更直观更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47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益于视力保护的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混合现实可视化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