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持内流道面曲率连续的风洞试验段壁板扩开角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4672.5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多;马东平;任国柱;鲍禄强;赵宽;杨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G01M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6219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持 内流 曲率 连续 风洞试验 壁板 扩开角 调节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内流道面曲率连续的风洞试验段壁板扩开角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分为结构相同的上方组和下方组,上下对称布置在试验段的上壁板和下壁板上。上方组包括水平的柔板,柔板的前端固定在风洞驻室内壁下表面的固定点Ⅰ上,柔板的后端固定在风洞试验段壁板前端的水平的下表面上;包括布置在壁板前端的竖直端面上的左右对称分布的前铰链机构;还包括布置在壁板上方的左右对称分布的后铰链机构。螺旋升降机带动后铰链机构,后铰链机构带动前铰链机构引起壁板角度变化与柔板弹性变形,从而改变试验段壁板扩开角。该调节机构属刚柔耦合结构,在风洞试验段壁板扩开角调节过程中,通过柔板的弹性变形,持续保持内流道面曲率连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持内流道面曲率连续的风洞试验段壁板扩开角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在跨超声速风洞中,通常将风洞试验段的上下壁板设计为可调节角度的,作用是在一些特种试验中,通过调节试验段壁板的角度,调整试验段扩开角,从而消除试验段轴向马赫数梯度。但是,现有技术中,试验段壁板在调节扩开角后,与调整角度前相比,内流道面会留有阶差与间隙,破坏了风洞试验核心区域的壁板连续性(风洞试验核心区域壁板内流道面连续性要求为:顺气流阶差小于0.1mm,不得出现逆气流阶差与间隙),降低了整座风洞的流场品质,影响了风洞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当前,亟需发明一种保持内流道面曲率连续的风洞试验段壁板扩开角调节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持内流道面曲率连续的风洞试验段壁板扩开角调节机构。
本发明的保持内流道面曲率连续的风洞试验段壁板扩开角调节机构,其特点是,所述的调节机构适用于需要调节试验段壁板扩开角度的跨超声速风洞,分为上方组和下方组,上方组和下方组上下对称布置在试验段的上壁板和下壁板上;
所述的上方组包括水平的柔板,柔板的前端固定在风洞驻室内壁下表面的固定点Ⅰ上,柔板的后端固定在风洞试验段壁板前端的水平的下表面上;包括前铰链机构,前铰链机构布置在壁板前端的竖直端面上,左右对称分布;还包括后铰链机构,后铰链机构布置在壁板上方,左右对称分布;
所述的前铰链机构包括前连杆和前铰链座,前铰链座固定在风洞驻室内壁下表面的固定点Ⅱ上,前连杆为竖直连杆,前连杆的上端通过铰链固定在前铰链座上,前连杆的下端通过铰链固定在壁板前端的竖直端面上;
所述的后铰链机构包括后连杆、后铰链座、导向座和螺旋升降机,后铰链座固定在壁板的上表面,后连杆为竖直连杆,导向座为T型,导向座的水平段固定在风洞驻室内壁下表面的固定点Ⅲ上,导向座的竖直段开有导向孔,螺旋升降机的推杆竖直伸出导向座的导向孔,后连杆的上端通过铰链固定在螺旋升降机的推杆上,后连杆的下端通过铰链固定在后铰链座上;
所述的下方组与上方组结构相同,上下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铰链的连接位置均安装有自润滑滑动轴承与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的材质为高强度S03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板为两端厚、中间薄,易于产生弹性变形的凹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板的材质为高强度S03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连杆、前铰链座、后连杆、后铰链座、导向座的材质均为304LN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板、前铰链座、后铰链座和导向座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座的导向孔与螺旋升降机的推杆的接触部位安装有进行导向的滑动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4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动车雨棚安装的连接装置
- 下一篇:绿色建筑节能通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