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耳归正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93174.9 | 申请日: | 2021-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3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吴天宝;贾兴;薛敏;杨文;杨山;陈杰;李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4;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王滔 |
| 地址: | 516100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东坡大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耳归正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归正方法,包括以下操作:S1,将校准块的第一端放置于归正槽内,校准块的第二端从归正槽内露出;S2,调节归正夹以夹紧校准块的第二端,且调整校准块的两侧到归正槽的距离相同;S3,推送极耳,使归正夹夹紧极耳,完成极耳归正。本发明方法通过观察校准块的第一端方便判断校准块在校准时是否发生偏移或倾斜,通过观察校准块的第二端方便检测归正夹是否发生松动,从而确保极耳送料时不会发生偏移或倾斜。本发明只需要制备校准块,能够快速准确地校准极耳送料的位置,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使极耳焊接焊印位置满足要求,高效快速,降低了人工调试成本,提高产品稳定性,提升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归正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重量轻、安全性能好等优点,故在蓝牙耳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摄像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以及便携式移动电源等领域的应用已处在垄断地位。同时,锂离子电池也已经在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批量应用。
极耳焊接作为聚合物锂离子电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在焊接工位保证极耳送料位置的准确性,使极耳焊接的焊印位置满足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卷绕机,极耳在切断前有归正夹归正动作,然而却常常因为归正存在略微偏差导致极耳送料位置偏移、焊接时焊印偏移,重则导致极耳刺破极片导致断带,经常需要人工调试,且调试不到位会影响产品品质。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极耳归正方法,利用标准的校准块确保极耳归正到位,使极耳焊接焊印位置满足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耳归正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S1,将校准块的第一端放置于归正槽内,所述校准块的第二端从所述归正槽内露出;如此设置,通过观察校准块的第一端方便判断校准块在校准时是否发生偏移或倾斜,通过观察校准块的第二端方便检测归正夹是否发生松动。
S2,调节归正夹以夹紧所述校准块的第二端,且调整所述校准块的两侧到所述归正槽的距离相同;即切断极耳前整形操作,能够确保极耳送料时不会发生偏移或倾斜。
S3,推送极耳,使所述归正夹夹紧所述极耳,完成极耳归正。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极耳归正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校准块设置为长方体。校准块根据极耳的宽度设置为标准件,即可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极耳。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极耳归正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校准块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极耳的宽度。如此设置能够确保极耳送料的准确,不会起翘、偏移。若校准块的宽度小于极耳,归正夹在夹紧时会使得极耳边缘翘起,影响极耳的质量。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极耳归正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校准块的宽度=极耳宽度+2*极耳宽度公差。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极耳归正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校准块的第二端超出所述归正夹的长度至少为3mm。若校准块的第二端与归正夹的边缘平齐,则无法检查归正夹是否发生松动。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极耳归正方法的一种改进,S2具体包括如下操作:使所述归正夹夹紧所述校准块的第二端,调节所述归正夹的螺丝使得所述归正夹夹紧所述校准块,且调整所述校准块第一端的两侧到所述归正槽的距离相同。调节归正夹的螺丝使归正夹夹紧校准块,能够防止归正夹因为螺丝松动导致后续极耳送料偏差。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极耳归正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归正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校准块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极耳归正方法的一种改进,在S3之前,还包括再次重复S1和S2。若校准块的宽度小于归正槽之间的距离,则需要再次重复S1和S2,并且测试校准块两侧到归正槽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确认极耳归正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3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