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4型连续波雷达多目标动态跟踪性能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3161.1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1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胡亚雄;曹锐;徐润田;薛国栋;李坤坤;齐晓宇;杨耀东;刘子敬;李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60部队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王智红 |
地址: | 8417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34 连续 雷达 多目标 动态 跟踪 性能 鉴定 方法 | ||
1.一种34型雷达多目标动态跟踪性能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34型连续波雷达天线落座至雷达场坪,在保证试验安全和试验规范性的前提下设置好试验区域;
S2、在天线俯仰设置范围内调整俯仰角度至方便射击手架设枪支,射击手持枪架至步枪简易固定装置中准备射击;
S3、设置雷达捕获跟踪参数,包括频点工作方式、捕获波束、跟踪波束、目标容量、测速范围;
所述频点工作方式根据子弹回波功率设置频点工作方式为单频或多频;
所述捕获波束选择宽波束捕获;
所述跟踪波束选择窄波束跟踪;
所述目标容量根据子弹连发数量确定;
所述测速范围由子弹速度确定;
S4、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雷达触发方式;
S5、射击手根据事先确定的射击策略开展单发、多发射击,雷达通过设置最优的捕获跟踪参数开展多目标跟踪;
S6、开展事后数据处理、误差统计、多目标跟踪统计以及雷达作用距离计算,充分鉴定34型连续波雷达的动态多目标跟踪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4型雷达多目标动态跟踪性能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触发方式为红外触发,即在天线旁边放置红外触发器,如果子弹出膛时刻枪口有火焰,则红外触发器会在固定延时之后自动触发雷达开发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4型雷达多目标动态跟踪性能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触发方式为手动触发,即雷达操作手听到枪响之后手动点击触发,完成目标捕获。
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34型雷达多目标动态跟踪性能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步枪简易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钢环、钢钎以及木桩,木桩尺寸可根据连续波雷达天线的高度确定,使用时木桩插入地面固定,步枪枪口套入钢环实施射击,从而控制子弹飞行弹道,将子弹送入天线波束。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34型雷达多目标动态跟踪性能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雷达作用距离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雷达方程,雷达作用距离R为
式中,雷达发射功率Pt、发射天线增益Gt、接收天线增益Gr、波长λ、波尔兹曼常数k、噪声温度Ts、接收机噪声系数F、系统损耗L均为定值,因此可将作用距离表示为
其中
一般的,在连续波雷达技术协议中这样限定作用距离指标:在信噪比为S/N0,观测时间为Tobs0条件下,对于电磁散射截面为RCS0的目标,其最大作用距离不小于R0,因此利用实测数据中的信噪比和距离数据,雷达的作用距离指标可按照下式考核
其中,R为实测作用距离,S/N为实测信噪比,Tobs为实际观测时间,RCS为95式步枪子弹电磁散射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34型雷达多目标动态跟踪性能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所述S3中子弹速度出膛时达900m/s,丢失目标时速度约为300m/s,因此测速范围设置为200m/s~1100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660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660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31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化膜及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式木箱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