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综合瓦斯抽采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3122.1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1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军;张志祥;潘红宇;宋爽;张磊;纪翔;景晨;秦斌峰;贺绥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2 | 分类号: | G06F30/12;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3 | 代理人: | 贺寿元;左燕生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综合 瓦斯 可视化 管理 系统 设计 方法 | ||
1.一种立体综合瓦斯抽采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解读与调研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标准》及《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
S2、结合生产现场的瓦斯抽采方法进行调研,为系统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S3、通过研究回采面、采空区及采动影响区的瓦斯抽采方法,根据顶板岩石性质、布孔参数、高位钻孔基本信息,绘制高位钻孔三维示意图和瓦斯抽采高位钻孔剖面图,建立瓦斯抽采数学模型;
S4、按照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标准》及《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根据瓦斯抽采基础条件评价、瓦斯抽采评价指标,建立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模型;
S5、通过设计永久瓦斯抽采管路图元、移动泵抽瓦斯抽采管路图元、移动泵排瓦斯抽采管路图元,建立瓦斯抽采管路图元模型、移动泵抽瓦斯抽采管路图元模型、移动泵排瓦斯抽采管路图元模型,并通过设计瓦斯抽采泵图元、瓦斯控制阀门图元,建立瓦斯泵图元模型和瓦斯控制阀门图元模型;
S6、建立温度传感器“C”、流量传感器“L”、压差传感器“A”、瓦斯传感器“T”、风速传感器“V”五种传感器图元,形成瓦斯抽采监测监控装置模型;
S7、通过研发工具配置,设计启动界面、主界面、功能界面,并设置信息预警,对步骤S3~S6所建瓦斯抽采数学模型、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模型、瓦斯抽采管路图元模型、移动泵抽瓦斯抽采管路图元模型、移动泵排瓦斯抽采管路图元模型、瓦斯泵图元模型、瓦斯控制阀门图元模型和瓦斯抽采监测监控装置模型程序化,完成设计瓦斯抽采可视化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综合瓦斯抽采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具体步骤包括:
S31、通过研究回采面、采空区及采动影响区的瓦斯抽采方法,根据顶板岩石性质,计算垮落带高度Hm、裂隙带高度Hli的值;
S32、根据垮落带高度Hm、裂隙带高度Hli,计算终孔位置距煤层底板垂直方向上的距离H终孔;
其中,
S33、根据布孔参数、高位钻孔基本信息,计算终孔位置在垂直方向上至煤层底板的高度H、高位钻孔偏角α、高位钻孔的仰角β、高位钻孔长度L的值,并绘制高位钻孔三维示意图;
S34、并通过计算单个高位钻孔的有效长度L有效、回采工作面有效的推进长度L推进、高位钻孔钻场之间的间距S的值,绘制瓦斯抽采高位钻孔剖面图,建立瓦斯抽采数学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综合瓦斯抽采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1中,顶板岩石包括坚硬岩石、中硬岩石、软弱岩石、极软弱岩石;
其中,坚硬岩石的垮落带高度、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中硬岩石的垮落带高度、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软弱岩石的垮落带高度、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极软弱岩石的垮落带高度、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M表示工作面开采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综合瓦斯抽采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3中,终孔位置在垂直方向上至煤层底板的高度H的计算公式为:
H=H终孔-h;
其中,h为高位钻孔开孔高度,即高位钻孔开孔位置距煤层底板高度;
高位钻孔偏角α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为终孔位置沿煤层走向方向至开孔位置的距离,Y为终孔位置沿煤层倾向方向至回风巷的距离;
高位钻孔的仰角β的计算公式为:
高位钻孔长度L的计算公式为:
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31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多次核验的物联网信息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