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责任分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2356.4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0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昂;郭丽丽;魏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26;B60W50/02;G06F1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驾驶 车辆 事故责任 分析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责任分析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收车载端发送的自动驾驶事故发生时刻所处的时间区间内的决策规划控制数据;基于决策规划控制数据结合时间区间内的车辆状态数据和事故发生地的环境数据还原自动驾驶事故的发生过程;根据发生过程识别自动驾驶事故的事故责任,并将事故责任发送至预设终端。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本较高、事故责任分析效率低等问题,从而能够直观清晰判别事故责任,进一步分析事故原因,将事故判定做到公平公正,实现判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责任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分析自动驾驶车辆事故发生情况时,一般是通过在车辆上安装一个类似于飞机黑匣子的车载终端,依靠分析车载终端收集的事故发生前后的数据来判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以此进行事故责任的划分。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额外安装“黑匣子”,增加了车辆自身的成本;(2)车辆装备多种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量较大,而“黑匣子”的数据存储容量有限,不利于后期数据分析;(3)“黑匣子”的使用大多数是在发生重大事故的情况下,依靠专业的数据分析机构来判定事故原因,事故责任分析效率低,未能实现责任事故划分的自动化和标准化,亟待解决。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责任分析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较高、事故责任分析效率低等问题,从而能够直观清晰判别事故责任,进一步分析事故原因,将事故判定做到公平公正,实现判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责任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车载端发送的自动驾驶事故发生时刻所处的时间区间内的决策规划控制数据;
基于所述决策规划控制数据结合所述时间区间内的车辆状态数据和事故发生地的环境数据还原自动驾驶事故的发生过程;以及
根据所述发生过程识别所述自动驾驶事故的事故责任,并将所述事故责任发送至预设终端。
可选地,所述车辆状态数据包括车辆感知数据和总线数据,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所处环境的道路信息和路侧设备采集的车辆信息。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决策规划控制数据结合所述时间区间内的车辆状态数据和事故发生地的环境数据分析自动驾驶事故的发生过程,包括:
将所述决策规划控制数据、所述车辆状态数据与所述环境数据输入至自动驾驶仿真软件,仿真得到事故发生时的道路情况、车辆行驶轨迹、交通参与者信息与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可选地,根据所述发生过程识别所述自动驾驶事故的事故责任,包括:
检测所述自动驾驶事故发生时刻的驾驶模式;
若所述驾驶模式为人为驾驶模式,则判定所述事故责任为驾驶员责任;
若所述驾驶模式为自动驾驶模式,则判断驾驶行为是否满足干预条件,并在满足所述干预条件时,判定所述事故责任为驾驶员责任,否则在排除驾驶员责任的同时,根据所述道路情况、所述车辆行驶轨迹、所述交通参与者信息分析事故原因。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道路情况、所述车辆行驶轨迹、所述交通参与者信息分析事故原因,包括:
根据所述车载端的系统日志和执行反馈结果判断是否自动驾驶系统故障;
若判定所述自动驾驶系统故障,则判定所述事故责任为系统责任。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责任分析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车载端发送的自动驾驶事故发生时刻所处的时间区间内的决策规划控制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2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