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面板分层检测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1767.1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商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深圳商巨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商巨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面板 分层 检测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分层检测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包括:底座、移动载台、自然光源相机组件、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上光源组件和背光源组件,移动载台选用气浮平台,移动载台设置于底座上方,自然光源相机组件、上光源组件和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均位于移动载台的一侧,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与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以液晶面板为轴线对称设置,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与背光源组件均位于液晶面板的另一侧;其中,上光源组件包括第一自然光源组件、第一紫外光源组件,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自然光源组件、第二紫外光源组件。本发明能够自动化区分液晶面板表面的缺陷和液晶面板内部的缺陷,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分层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晶面板分层检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屏典型组成由上至下依次为TP(TouchPanel,触摸屏)玻璃、上偏光片、彩色滤光片、液晶层、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下偏光片以及背光源。随着LCD技术的发展,它以分辨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无辐射、平板化和功耗低等特点,迅速成为显示市场的主角,从手机到便携式游戏机、从工业设备的人工操作平台到银行自助设备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等诸多领域,LCD无所不在。因此,对于LCD液晶屏的质量检测变得尤为重要。
自动光学检测是液晶行业广泛使用的测量手段,而其中自动光学检测设备是液晶行业广泛使用的检测设备。液晶面板工艺较为复杂,由很多层组成,现有技术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通常无法有效区分缺陷位于面板内部还是外部。液晶面板由盖板玻璃和多层薄膜构成,在加工过程中,液晶面板内部混入异物造成的缺陷,这种缺陷会导致次品产生。而液晶面板外部有些缺陷(比如:灰尘、脏污等)可以通过清洁去掉,并不影响品质。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检测装置无法实现检测后的缺陷的真实物理层以及是否为检测时未滤除的表面灰尘,极大影响最终的检测效果。因此,急需研发一种对缺陷精确层定义的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分层检测设备及方法,该设备能够自动化区分液晶面板表面的缺陷和液晶面板内部的缺陷,提高检测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分层检测设备,其包括:底座、移动载台、自然光源相机组件、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上光源组件和背光源组件,所述移动载台选用气浮平台,所述移动载台设置于底座上方,所述自然光源相机组件、所述上光源组件和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均位于移动载台的一侧,所述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与所述背光源组件均位于所述移动载台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与所述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以所述移动载台为轴线对称设置;其中,所述上光源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自然光源相机组件下方的第一自然光源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下方的第一紫外光源组件,所述背光源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移动载台相对于所述第一自然光源组件另一侧的第二自然光源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与所述移动载台之间的第二紫外光源组件。
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方的一侧设置有直线模组,所述底座上方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直线模组平行的直线导轨,所述移动载台的底部通过滑块与所述直线模组、所述直线导轨分别相连,所述直线模组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
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载台包括:一台体;设于所述台体顶面上的夹具,所述夹具的中央凹设形成有一通槽;设于所述通槽底部周围的气路底板,所述气路底板内周缘凸设形成承托缘,所述承托缘上设置有由所述气路底板的底缘纵向延伸并与所述通槽连通的双向气孔;设于所述夹具左侧的左气路板,所述左气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一真空抽孔;设于所述夹具右侧的右气路板,所述右气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一注气孔;设于所述夹具前侧的上气路板,所述上气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二真空抽孔;设于所述夹具后侧的下气路板,所述下气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二注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商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深圳商巨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商巨视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商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深圳商巨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商巨视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17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